筑牢公安工作生命线
——探访盐城市盐都区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公安局视执法质量为“生命线”,加强基础标准化建设,注重民警能力培训,强化制度建设保障,确保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地提升了执法公信力。该局先后被省委政法委表彰为“江苏省政法系统公正廉洁执法先进集体”,连续3年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优秀单位”。
改善执法环境舍得投入
规范化执法,首先要有规范的执法环境。盐都区公安局将基础标准化建设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头戏”和“刚性要求”,为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他们对全局执法办案单位实行功能区划分,合理隔离,坚持做到统一规范、功能齐全、设施达标。在各办案场所的讯(询)问室安装全程监控设备、报警装置,全程监督民警讯(询)问过程。
在涉案物品管理中,建成面积800多平米的中心,实行集中管理、专人负责、一物一号,受理一站化、流程标准化、过程人性化,进一步完善了涉案财物的管理。
在执法装备配备上,接处警民警、巡防民警、交巡民警全部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照相机等信息化装备,每基层所队至少配备两辆以上警用车辆,改善民警的执法环境。
在完善系统建设上,投入100余万元,对接处警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全面建成集24小时同步录音、GPS卫星定位、CK自动报警等十大功能的高效接处警指挥系统,实行自动监测,防止漏警、错警现象的发生,为规范化接处警工作提供了系统保障。
民警执法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中,盐都区公安局深知,人是执法的关键因素。他们从强化执法为民的理念抓起,按照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以及民警的年龄、知识、岗位不同而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培训模式,从集中培训模式逐步转化为分单位培训、分岗位培训、分警龄培训的模式,并确保每个民警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15天,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
依托全市公安训练网络学院,他们组织民警定期参加培训;编印指导性案例和经验介绍,供民警网上学习;按时序进度,组织民警网上学法考试,定期通报获取积分是否达标。同时,建立网络视频培训系统,实行点对点的互动。
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以民警查找点评、领导集中点评等形式,通过查找根源、整改落实、总结汇报等途径,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类问题,促进业务工作的不断改善,达到民警能力素质提升的目的。
对各基层所队和民警结合自身个性问题,他们适时约请业务主管部门骨干到基层所队开展业务培训,或组织民警到业务部门跟班作业,突出“手把手”教学传授,不断满足基层所队和民警的培训需求。对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民警,给予一定的奖励。组织经常性的学法技能比武,成绩计入民警学法档案,作为竞争上岗、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完善执法规范长效机制
“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是盐都公安局追求的执法理念。为此,他们大力推行巡查监督等四项执法工作机制,并确保落到实处。
他们采取网上巡查、日常抽查等多种监督手段,对各单位执法活动实行一月一自查一讲评、全局一季度一检查一考评一通报制度,着重把好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定性关、法律关和时效关等“六关”,从源头上杜绝执法偏差。不断充实法制部门力量,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法制部门提前介入,直接参与侦查和预审,进行跟踪监督、指导,同时对案件的定性、使用强制措施、人员处罚一步到位。
为掌握群众对执法效果的真实情况,盐都区公安局采取主动回访相关人员,通过走访案件当事人、电话回访当事人等形式,正确评估各执法办案单位执法工作的社会满意度,及时发现和改进工作不足,以掌握民意,更好服务人民、服务经济发展。
对可能存在不稳定的重要执法决策,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决策失误、研究决策后的事态发展方向、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降低执法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决策风险,不断优化执法效果。同时,盐都区公安局坚持以“日毕周清月结”工作制度为推手,按照时间、内容、标准进行科学界定与合理划分,明确单位民警在执法活动中“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和单位领导“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养成紧张快干、严谨规范工作作风。(记者 曹 波 通讯员 沈爱东 王柱军 宋孝林)
·江苏苏州:法律服务为城乡社会“体检”
·江苏无锡检察谱写服务转型升级新篇章
·江苏盐城:积极引导舆论善处突发事件
·江苏南京:政府购买服务走向纵深
·江苏泰州中院干警精神风貌素描
·江苏南京:开通网上平台保障律师辩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