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花神庙社区,无论是路灯边、花丛里、长廊中,还是墙壁上、橱窗内,随处可见形式多样、极具法制特色的标语、谚语、故事牌匾,“法言法语”已和谐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具有鲜明法治文化特色的花神庙社区,只是正在江苏大地如火如荼开展的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是国家“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全新任务。“六五”普法启动后,江苏坚持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工作主线,法治文化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完善,法治文化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形式日益多样,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法治文化”,已经成为江苏法治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硬件:
法治文化阵地全面铺开
南京市建邺区有一个“和平法治文化广场”,占地1.1万平方米,于2009年12月建成开放。这个以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传播为主题的广场在设计上极具特色。
广场休闲走廊中矗立着8根汉白玉柱子,8根柱子的32个面分别被用来介绍中外32位法律名人的生平简介和其法律成就。固定在墙上用汉白玉雕刻的法律书页十分醒目,书页记载了中外法学流派精华以及中外法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广场草坪中随处可见的或大或小、形状各异的天然石,雕刻着诸多法治名言警句。
形式多样、规模各异的法治文化阵地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法治文化建设水平的直观体现。
目前,江苏已建有5.2万个固定法制宣传栏、1324个法制宣传园地、119个“18”法制广场,277处法治主题广场、公园、长廊、街区,法治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良好发展态势。
软件:
法制宣传形式异彩纷呈
2011年,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政府专门印制了2万余张“平安和谐就是福”法治农民画挂历,发放到全镇所有农户及在校学生手中,挂历采用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六合农民画形式,将防抢、防盗、防骗及治安法制小常识等内容融入画中,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无锡市锡山区还出现了“锡剧普法”形式。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羊尖司法所组织羊尖弘羊业余锡剧团在羊尖镇南村连续3天举办法治文艺巡回演出,《忏悔》、《生日》等法制类锡剧,群众好评如潮。
各地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法治文化活动,方便群众就近、经常参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法治文化需求。
机制:
自上而下推动经费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江苏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十分重视法治文化的引领和基础作用。2008年,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江阴市召开全省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2011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据悉,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江苏法治文化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经过自上而下的努力,“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正逐步健全完善。
·江苏苏州:法律服务为城乡社会“体检”
·江苏盐城:积极引导舆论善处突发事件
·江苏:坚守法律底线 提升司法公信敢于担当
·江苏泰州中院干警精神风貌素描
·江苏南京:开通网上平台保障律师辩护权
·江苏:“区间测速”逼降30%超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