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增城市检察院检察长 谭可为
开展“检校共建送法进校园”活动 元晓崇/摄
刑事被害人家属送来锦旗感谢检察官 胡飞/摄
〖治检心得〗
广东省增城市检察院检察长 谭可为
检察工作要实现创新发展,关键是要抓好“调、提、转、用、推”五字诀,即积极调动全院干警员工的争创意识,全面提升全院干警员工的素质能力,及时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用足用好现有资源,注重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东省增城市检察院坚持把保障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不断推进“民生检察”,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温暖弱势群体
近日,当钟某从增城市检察院检察长谭可为手中接过1万元刑事被害人救助金时,连声说道:“谢谢!谢谢检察官!”
钟某来自四川贫困山区,其妻子在增城的一起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肇事者因家境穷困无法赔偿。钟某需要扶养一家老小,老人年老多病,小孩尚在读书,钟某的务工收入难以支撑整个家庭的支出。钟某在痛失亲人的同时,经济又陷入了困境。
增城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在办案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院领导报告并建议启动刑事被害人救助程序。该院领导同意启动救助程序并积极与当地政法委协调联系,在最短时间内为钟某争取到了1万元救助款。
近年来,增城市检察院把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抓实抓好,并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了“送温暖、促和谐、保稳定”长效机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院已办理刑事被害人救助5件11人。
常驻镇街检察室——接地气化矛盾
增城市检察院在镇街设立检察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常驻新塘镇检察室工作。该院为新塘镇检察室配备了3名检察干警和2名辅助人员,并要求新塘镇检察室“敞开大门”听民意,做服务群众的“直通车”。
新塘镇检察室实行“半周坐堂、半周走访”工作模式,检察官深入新塘辖区各村社,定期“出诊”,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村民郭某向检察室反映,其残疾人建房补助金未落实,怀疑被人侵吞。检察室迅速与增城市检察院控申部门工作人员一起赶到郭某家,详细了解郭某的诉求。在发现此事不属检察机关管辖后,依法将此事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从而及时平息了一起涉及残疾人的上访案件。
这种“接地气”的工作实践,拉近了检察机关和群众的距离,使检察机关多了一条倾听群众呼声和解决群众诉求的渠道,也为基层群众创造了一条便捷的维权路径。
依托电影下乡平台开展检察宣传——润物细无声
增城农村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多,涉农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增城市检察院在工作中发现,依靠报纸、杂志、展览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2012年3月,增城市开展电影下乡活动,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每月免费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利用这一契机,增城市检察院把自主拍摄的检察宣传片“搭配播放”,在数字电影播放前播放检察宣传片,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通过银幕“娓娓道来”,让基层群众在欣赏电影前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据了解,电影下乡工作开展以来,增城市检察院在全市282个行政村共播放法制宣传片1860场次,观看人数超过31万人次。
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创建青春守护站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的趋势,增城市检察院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选派办案经验丰富、熟悉未成年人工作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检察人员,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
同时,增城市检察院积极探索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基地,将管护教育基地建设成“法治·人文·社会·心灵”的阳光驿站,其做法得到当地人大、政协的高度肯定。
开展检校共建,切实维护在校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城市检察院开展“检校共建送法进校园”活动,和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等高校开展检校共建,派出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据了解,增城市检察院与辖区多所学校建立了共建关系,为在校学生讲授法制课50余次,有1.5万余人次受到了法制教育。 (卓烨烨)
·五年检察印记:为民服务民生检察慰民心
·广西:民生,检察官这样来保障
·山东东营“民生检察大讲堂”开课
·河南邓州检察院:民生检察办公室值得信赖
·强化行政执法检察监督 打造民生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