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两会期间,食品安全备受代表委员关注,其实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呼声。其中有一条新闻特别引起舆论瞩目。在一次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海宁市华丰村书记朱张金打开包,拿出了一袋花生米,数了10颗,扔进会场的玻璃杯里,用冷水一冲,短短几秒钟,整杯水都变成了黑色。朱张金说,这就是一些酒店宾馆里,售价高达160元一斤的所谓健康黑皮花生。朱张金说,这些花生米,原本就是普通花生,不法商人使用的违禁添加剂中,包含对人体有害的染色剂和重金属成分。朱张金又掏出几包鸡蛋精,“这个更坏,价格600元一斤,一吨鸡饲料中只要添加40元的分量,就能让所有的鸡生出来的鸡蛋都变黄,变成笨鸡蛋的成色。这玩意儿另一个效果是,鸡吃了每天都生蛋,全年无休。”
这样的举动,难怪报道中用了“满座哗然”这个词来形容。这样的代表,到了两会上,不只是谈成绩、谈未来、谈信心,更把社会生活中的真问题带到会议中,可见用心之良苦。
他的用心良苦,还体现在搜集材料方面。他花了六年时间,找到了三百多种“毒食品”。能带到会上的,都是容易携带的,液体产品都留在家里。由此也可想见,“毒食品”猖狂泛滥到了何种惊人的地步!我们要向这样的代表致敬,同时,也要直面他所提出来的严峻问题。当然,他不是第一个提出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的人。只是,在两会期间用这样的方式“秀”出来食品安全问题,却罕见。
网上有很多调侃的段子,说中国人已是“百毒不侵”了。我们有毒奶粉、毒胶囊,喝着含太多色素的饮料,吃着瘦肉精喂养出来的猪肉、牛肉膏制造出来的“牛肉”、染了色的馒头,以及那些地沟油炸出的食品和烹饪出的菜肴……
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背后,有很多因素。社会诚信的缺失、商人逐利无视道德法律的约束等等,但深层次的,更有“九龙治水”监管模式的毛病。当食品问题冒出来后,“九龙堵水”一般还是挺有效的。各个部门齐上阵,马后炮式的治理常常能显得很有力度。但是前移到“治水”环节,往往就使不上劲了。以从农田到餐桌为例,农业部门负责最源头的,质检部门负责出厂的,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的,此外还有卫生部门等等。然而大家都有责的后果,往往便是谁也不用真负责。这正像我们时常能见到的口号“人人有责”。这口号本身是不错的,但认真究起责任来,又肯定是谁也没有切实的责任。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启动,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这样的举措让民众非常期待。不过,也要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会一劳永逸地解决的,更不会早上一睁眼,食品安全就没问题了。将“九龙治水”的局面变成“责成专人”式的负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艰难坎坷还多着呢。我们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枫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