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强化边境管控工作

2013-03-14 15:39: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新疆,占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广袤国土,群山纵横,戈壁无际,绿洲星罗,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给边境管控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在20.5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和5700多公里边境线上,新疆公安边防总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全力服务于边境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力扮演着“稳定守护神”和“发展服务者”的角色。

    推进边境农村警务战略维稳防控实现“网格化”

    新疆边境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边境辖区有行政村944个、社区68个。

    2012年年初,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党委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农村(社区)警务战略工作,规范警务室设置及驻村(社区)民警、协警、民兵等配置,规范勤务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以警务室为基础网格的“网络化”防控格局。

    一年来,该总队在全面推进边境辖区村队(社区)警务战略中,规范建设边境警务室862个,积极探索建立以驻村制为主的警务工作模式,承担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开展群众工作等职责。

    针对部分一线边防派出所出现警力短缺的问题,该总队从全区部队优秀士官队伍中选拔培养“村警”,经过个人申请、组织推荐、理论测试、党委审定,先后选拔出100名优秀士官,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培训,重点对公安边防群众工作、执勤执法、边境管理、民族语言等内容进行学习。2012年8月,这些“士官村警”被分别分配到一线边防派出所警务室,采取跟班学习、现场办公、指导帮扶等形式,通过参与走访群众、调解执法、边境巡逻等工作,他们的业务能力素质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经过半年的培养锻炼,这些“士官村警”已经初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全部进入边境一线村队警务室开展工作,有效缓解了边境地区警务室警力短缺问题。

    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按照一村一警、三协警、六民兵部署警务室警力,配备警务室民警907名、协警2422名、民兵3625名,由驻村民警带协警、民兵做好辖区服务、管理、宣传、防范、打击等基础工作,真正把警务室建设成为边境地区维稳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第一平台。

    此外,该总队还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专项经费4339万元,用于警务室协警人员岗位补贴、社保缴费、业务装备和培训工作。采取视频教学、情景模拟、随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警务室民警的培训力度。伊犁边防支队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改造扩建边境警务室107个、8700平方米,配备协警317名,配备警务办公器材、通讯设备、生活用品500多套(件),完成边境地区131个农村警务室的标准化建设,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2年,该总队边境辖区警务室查获现行犯罪案件365起,提供线索查破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737起,收缴枪支65支、各式子弹6296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54起,为辖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1500多件。

    规范护边员队伍建设警民联防筑牢“天堑线”

    一名群众护边员就是一座“生命界碑”。

    在新疆20.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边境地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守边护边队伍。他们不穿军装,却履行着维稳职能;他们不是公安边防战士,却履行着戍边使命。他们——1.7万多名常年在边境一线放牧生产的各族农牧民群众组成群众护边员大军,同全国成千上万的公安边防卫士一道,用满腔赤诚甚至鲜血和生命,日夜坚守边关,守卫着祖国的万里边防线。

    在漫长的边境线上,许多边境群众主动加入守防的行列,甘做义务护边员,与公安边防官兵一起在边境线上构筑起一道警民联防的铜墙铁壁。

    为了规范护边员队伍建设,新疆公安边防总队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出台了《边境管理区群众护边员管理规定》,界定了护边员队伍的地位、作用,明确了各级职责任务和群众护边员义务、工作制度和发展培养的方法等,护边员队伍建设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今年1月14日,该总队群众护边员骨干培训班在乌鲁木齐开课,来自全区10个边境地州的350名护边员分队长、护边员骨干,参加为期一周的系统学习,重点围绕法律法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工作方法、实践学习等内容进行学习,推动群众护边员队伍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阿克苏边防支队吐木秀克边防派出所护边员胡达拜地·依明无论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连续21年在自家升国旗,用爱党、爱国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普通护边员的高尚情怀。2012年10月1日,公安部边防局政治部专门邀请他与家人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感谢他对公安边防工作的支持和维护祖国边疆的和谐稳定做出的贡献。

    在帕米尔高原,有一个叫热斯卡木的边境小村,这里距中印边境只有十几公里,是喀什边防支队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管辖的边境管理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群众护边员买买提热依木心向祖国心向党,守边护边20多年,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及时提供信息,协助边防官兵抓获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70多人,为边防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疆边境地区的群众护边员积极协助边防官兵开展联防、堵截、盘查和信息收集工作,使管控触角延伸到每个村队、生产作业点和通外山口要道,有力维护了边境安全稳定。

    开展爱民为民实践活动扶贫帮困胜似“一家亲”

    新疆边境辖区地广人稀,有1300多个边境行政村。2012年,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按照“由村到县,连点成片”思路,全面推开3个爱民固边模范县、12个模范乡、655个模范村的创建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如今,这些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

    该总队将阿克苏乌什县英阿瓦提乡库齐村确定为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后,与乌什县同抓共建、对口帮扶,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资金,采取修建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发展等多种措施,建设平安、和谐、文明的示范村。

    现在,村民们住的是抗震房,喝的是自来水,烧的是沼气,用的是洁净的卫生厕所,走的是柏油路,不但能看上电视节目,还有了文体活动中心、新的医疗室,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来,新疆公安边防总队紧扣“为民解忧、助民排难、帮民致富”的根本,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到群众心坎上。阿勒泰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曾是一个典型的边境村、贫困村,恰勒什海边防派出所民警们主动邀请农业、养殖专家实地调研,为该村协调价值25万元的扶贫羊和鸡苗,争取支持新建科技文化室,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提高村民种养殖水平。如今,该村人均收入由3年前的500元增加至2200元。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感谢边防派出所的无私帮助,村民们自发组成巡逻队维护村里的治安,56户村民自发在自家屋顶喷上五星红旗,表达对祖国、对党、对家乡的热爱。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上个世纪中国人对自己居住状况的“世纪梦”。如今,这一梦想已经不再是奢望。然而,在阿勒泰青河县萨尔布拉克这个边境村庄,23户牧民才刚刚告别煤油灯的生活。地处偏远的萨尔布拉克村与蒙古共和国接壤,距离最近的国境线不足2公里,由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这个以哈萨克族群众为主的边境小村中,全村190户人家有贫困户116户,吃水、用电等难题长期没有解决。

    2012年5月,该总队派出工作组实地考察,了解到萨尔布拉克村牧民定居点部分牧民至今没有用上“长明电”,当即决定筹集资金13万元,购买变压器、电线杆、电线等设备,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这项通电工程已经全部完工。自2011年以来,该总队先后投入158万元,在萨尔布拉克村实施了改水、用电、牲畜品种改良、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等多项利民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分公安边防总队去年先后协调解决边境地区牧民群众低保284人、医保871人,帮助就业882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994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放眼西部万里边关,广大公安边防官兵时刻用警惕的眼睛守卫着西部这方热土的安宁,天山南北边防巩固、国泰民安。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新疆:边防武警进校园传承雷锋精神
·新疆边防官兵在零下23℃寒风中骑马巡逻边境线
·新疆边防查获走私羚羊角3615根
·214户“全家福”里都有他 新疆边防派出所民警吾斯曼江印象记
·新疆边防68个派出所获命名表彰
·新疆边防建成边境警务室862个

·新疆边防建成边境警务室862个
·新疆边防民警驰骋雪海300公里挽救生命
·新疆边防评选表彰十佳“警官村官”
·新疆边防总队扶贫帮困助农增收
·新疆边防:300余名莘莘学子参军报国
·新疆边防总队推进边防管理创新促边境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