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2013全国两会> 两会快报

【组稿】法治中国·视点(三)

2013-03-07 11:18: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法治能否成为政府“惯性思维”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45次“依法”看各级政府的法治意识

    直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杨天然还清晰地记得五年前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前五年工作经验时强调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五年后的今天,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时,再一次强调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在2009年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45次谈及“依法”。五年间,政府工作报告用45次“依法”表达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强烈意愿。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法学专家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45次“依法”,说明各级政府的法治意识在不断增强,希望法治思维逐渐成为政府的“惯性思维”。详细》

    把上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

    “这项机制的提出,是中央高层对一些地方政府过去依靠非法治渠道来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做法的叫停,这是法治的回归。”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3月3日,政协工作报告中的这项提议,连续几日引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们的热议。无独有偶,今天下午,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曹义孙对报告中提出的“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也深有感触。详细》

    用法治把权力关进笼子

    “中国现在缺的不是法律,而是严格执法的精神。”3月6日下午,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小组讨论会现场,重庆大学教授黄云代表的一句话将讨论气氛推向高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详细》

    用数字“表态”,以事实“放炮”

    3月5日下午,江西代表团开放团组,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党组书记赵白鸽代表的一番发言,展现了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

    审议开始后不久,上一名代表刚结束发言,赵白鸽就赶紧打开面前的话筒,抢先发言:“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赵白鸽罗列几组数字:2.7亿人脱贫——相当于整个欧洲总人口数;社会养老保险覆盖7.9亿人——比全世界总人口70亿的十分之一还要多;目前人均预期寿命75岁——远远高于上世纪60年代的62岁……赵白鸽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覆盖人群之广,发展速度之快,是从来没有过的。“在欢迎批评的同时,也应该进行积极宣传,让老百姓都知道取得的发展成果,增强民族自信。”详细》

甄贞委员: 实现执法司法信息共享

 

    办案实践中,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的某个信息,办案人常常费尽周折。原因是,执法司法信息目前普遍以系统和领域为阵,没有互联共享。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甄贞建议,打破信息壁垒,搭建政法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近年来,信息技术被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央提出了“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执法活动网上监督”的“四个网上”要求,全国各政法单位已普遍建立了实时采集、纵向互通的执法司法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了信息在执法办案和科学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详细》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