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军官跳珠江救人”追踪
救人武警郑益龙已经失踪两天多。这几天,社会各界都关注着英雄的下落,广州全城的志愿者都在搜寻这位“活雷锋”。
此时最悲伤的莫过于郑益龙的家属、亲人。听到消息,郑益龙的母亲以泪洗面:“我的儿子,怎么就这么没了呀……”
●南方日报记者 洪奕宜 通讯员 祝俊业 徐海洪
在父母的眼里,作为家中长子,郑益龙从小就懂事、孝顺、敬老、爱幼、勤快、能吃苦。18岁参军后,他在军营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进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想不到他却出事了……”
7岁
5点起床帮父母种柑橘
郑益龙出生于广东潮阳一户农民家庭,家中一直以务农为生,经济条件并不是太好。郑益龙是家中长子,下有弟妹。他从小就很懂事,孝顺父母,敬老爱幼,很小就会帮父母干活。
父亲郑立国回忆,郑益龙7岁那年,家里承包了果园种柑橘,为了有好的收成,大人常常起早摸黑,十分劳累。郑益龙看在眼里,小小年纪的他,每天5点就摸黑起来,随父亲一起到果园干活。不管刮风下雨,几乎天天如此。冬天寒风刺骨,因为太早起,睡眼惺忪,迷迷糊糊,看到连连打呵欠的儿子,郑立国会心疼地劝他:“今天别去了,再去睡会儿吧”,但郑益龙还是坚持跟爸爸下地干活。
郑益龙十分孝顺父亲,也疼爱弟妹。吃饭之前,他会把家里每个人的饭碗都盛好饭、摆整齐,然后招呼大家上桌。夹菜的时候,常常是鱼肉夹给父母弟妹,鱼头鱼尾鱼刺夹给自己。在郑益龙妹妹小霞眼里,大哥是“既当哥又当姐”,因为除了家里重活粗活他抢着干,做饭洗碗打扫屋子这些繁琐的家务事,也是大哥包揽。
18岁
毅然入伍一定当个好兵
郑益龙很小就有军人梦。高中毕业,他选择入伍参军,那年他18岁。对儿子的这个决定,父亲郑立国并不感到突兀,因为他了解儿子,但心里很不舍。郑益龙临出发到部队前,父亲问他:“部队里很苦,你可以吗?”郑益龙说:“我不怕吃苦”。他还说了一句:“爸,你放心,到了部队,我一定当个好兵!”
郑益龙没有让父亲失望。入伍后,他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是部队重点培养的好苗子。
入伍后,因为训练任务多,工作繁忙,郑益龙回家的机会很少,一年也就一两次。他对家人的牵挂就更多了。“我记得大哥参加工作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给我买了一张新床,装了一台空调,而他却舍不得给自己买。”说到这里,小霞的眼睛又湿润了。
郑益龙的弟弟阿城告诉记者,大哥很会替别人着想,有快乐的事情他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但遇到什么烦心事,压力都是他一个人扛,从不对外说。
阿城也是一名武警战士,他受大哥的影响很深。“我当班长时,带兵没有经验,大哥就告诉我,不能把兵看成是‘小弟’、‘马仔’,而要把他们看成是你的亲兄弟,要用心关爱他们,这样才能带好兵。”这句话让阿城深受启发。
30岁
结婚成家后是好老公
2007年,郑益龙认识了湛江女孩庞洪雨,相识、相恋、结婚,去年6月生下儿子小衡。尽管工作繁忙,但郑益龙一回到家,就抢着干活,是模范的好老公。在妻子庞洪雨看来,郑益龙也是个浪漫的人。为了让妻子上下班节省10分钟时间,今年情人节时,他悄悄给妻子买了一辆自行车,藏在门卫室,给妻子一个惊喜。
还不到9个月的小衡一直嚷着要妈妈抱,襁褓中的婴儿还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事。眼前的这个小宝贝,脸蛋五官轮廓依稀有父亲郑益龙的模样。“他见父亲的时间少,一见郑益龙还会哭个不停。”庞洪雨紧紧抱着儿子,话里满是心酸。
记者问庞洪雨,儿子长大后,你如何向他介绍父亲?庞洪雨想了想,回答道,他父亲勇敢、正义、有责任、有担当,“儿子,我希望你以后也像你爸爸一样,做个好样的男子汉。”
“龙,早日归来,兄弟们想您”
昨日9时起,陆续有市民手捧鲜花来到亲水平台——郑益龙跳水救人的地方,向他致敬,为他祈祷。3天前那个曾经放着郑益龙军装的墩子,已摆上了鲜花、相册和蜡烛。献花的人来了又走,蜡烛也燃烧化作一摊蜡油,但相册上的那个人依然没有音讯。
敬礼!“啪”的一声,在献上鲜花之后,广州市民何竟迅庄重地朝着堆放鲜花的地方敬了个礼。
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也来了,她们是郑益龙的妻子庞洪雨的学生。庞洪雨的同事听说庞洪雨的遭遇后,特意带着学生前来守候,为英雄献上鲜花。
“回来啊,快点回来啊,不要游得太久”,一名男子用家乡话向着江边大声呼喊,随后招呼来同伴,3人蹲靠在岸边,用力抽着烟。献给郑益龙的百合花安静地躺在脚下,上边写着“龙,早日归来,兄弟们想您!”久久的,人群中一直传来啜泣的声音。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陈晨
梁文悦 李秀婷 摄影报道
统筹 张蜀梅
救人英雄郑益龙遗体找到
祝俊业、记者赵波报道:经军警民全力搜救,救人英雄、武警广州市支队四大队副教导员郑益龙的遗体,今晚20时50分在珠江滨江西路附近江面被搜寻发现、打捞上岸。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郑益龙的遗体刚浮出水面,就被广州市公安局水上警察打捞队搜寻发现,并在第一时间打捞上岸。发现和打捞地点距离落水点约500米。郑益龙遗体当晚运往广州银河公墓殡仪馆。武警广东省总队政委陈杭说,应社会各界请求,将尽快组织安排遗体告别和悼念活动,并广泛宣传郑益龙的英雄壮举,倡导全社会学习他见义勇为的崇高品格和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今天早上,许多广州市民继续自发到出事地点的珠江亲水台旁献花。广州市一位名叫刘勇的教师说:“这几天乘车经过沿江西路,都能感觉到车内和车外的人一直为英雄的安危担心,郑益龙就是新时代的雷锋!”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盛赞英雄壮举。一位新浪网友留言:“向郑益龙敬礼!千万网民真情呼唤英雄平安!”腾讯网友“感动中国”在看过郑益龙舍己救人的视频后评论:“无数次看了这段他14秒内奔跑21步毫不犹豫跳水救人的视频,太震撼了!为了救老百姓,自己不要命,血性的中国军人!”
另一名下水救人的路志辉,懊悔没能救起郑益龙。当时,他爬上码头已经精疲力竭,翻越最后上岸的栏杆时连腿都抬不起来了。得知郑益龙遗体被找到,路志辉欣慰之余,仍心情沉重。面对记者,他数度哽咽:“没把武警英雄拉上来,我很内疚,我忘不了他看我的最后一眼。”
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了郑益龙的家人。他的父亲郑立国告诉记者,郑益龙是家中长子,从小懂事孝顺、敬老爱幼、勤快、能吃苦。18岁参军后,在部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进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想不到他却……”
今天,记者与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连线。他们对郑益龙英雄壮举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围绕见义勇为积极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的陈舒说,从法律层面对见义勇为者实施奖励和保障,能够鼓励更多见义勇为的行为。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广东省总队司令员许亚非认为,对于像郑益龙这样的见义勇为英雄,既要大力宣传表彰,倡导时代新风;又要从法律层面上给予保护。(《解放军报》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