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北京,因为全国两会的到来,处处带着生机和希望。来自法院系统的六位全国政协委员,怀揣着中国梦想,为了这场盛会而赴约春天。因是换届年,六位委员中的大多数是初次履职,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参政议政热情。记者分别采访了他们,认真倾听他们的新关注、新思路与新期待,集中展示他们的履职新作风、新形象与新风采。
黄尔梅:优化社会法治环境
2月27日,冬日的北京已有了一丝暖意。上午9时,记者如约来到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尔梅的办公室。放下正在批阅的卷宗,黄尔梅微笑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作为党的十八大后新履职的全国政协委员,黄尔梅对自己肩负的参政议政使命,有着清醒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了我们党对协商民主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委员们对国家或地方大政方针建言立论,表达社情民意,撰写相关提案,更应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从黄尔梅理性且平和的谈吐中,不难窥见一名资深法官的长期素养积淀,而她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自然也是围绕着法院和法官的话题。
她坦言,目前“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配套机制尚未能完全确立”。为此,黄尔梅给出了具体建议:完善制约监督机制、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完善上下级法院关系、切实提高法官待遇、完善法官培养机制。
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对司法的社会监督环境,努力促成舆论朝着更能助推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方向形成氛围。”
谢商华:真实反映社情民意
这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谢商华已算是老委员,履职五年,她个人提交了32份提案,涉及多个方面。
回顾过去,“荣誉与责任同在,义务与压力同在。”谢商华一语概之。虽然付出很多,但她感觉很值。如所提“关于预防、减少灾后救助、重建可能引发行政诉讼的法律建议”,转化为“四川省政府关于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行政争议的指导意见”,为灾后诸多法律、社会难题解决和社会平稳过渡提供借鉴。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建议,对促进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及时列入立法议程作出了贡献。
“我深感没有白说,就是白说了还是要说,作为政协委员,沉默并非是金子。”谢商华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谢商华准备提交五份提案,分别是关于治理雾霾天气、关于减少税收、关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关于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和关于改革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建议。
汪利民:推动中国法治进步
利用参加新任委员培训学习的间隙,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汪利民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汪利民说,政协委员,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意味着要有艰辛的付出,而不能当作是一种头衔、一种待遇。自己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拓展视野,迅速进入角色。要时刻以法律人的良知与勇气为怀,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法治事业建言献策,为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作为新委员,他提交的第一份提案关注的是完善立法的问题,建议尽快制定《区际司法协助法》。
目前,两岸及内地与港澳之间的民商事纠纷以及跨境犯罪愈益增多,加强区际司法协助成为十分紧迫的现实要求。他建议全国人大制定统一的《区际司法协助法》,明确规定区际司法协助的基本原则、体系和主要内容等。
夏先鹏:关心百姓大事小情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学习、提高的好机会,有利于拓展眼界、提升素质,还能促进将来更好地履行本职工作,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3月2日,新晋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夏先鹏在委员驻地接受采访时显得很谦虚。
曾任福建省九届政协委员、十届、十一届政协常委的夏先鹏,对“提案”这个活计并不陌生,深入调研、积极献策、跟踪效果,“都是为了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小情。”
“现在这个平台更大更高了,感觉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夏先鹏表示要充分利用好政协履职平台,“在这里,一方面,我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司法成就、宣传法治理念;另一方面,我还可以把社会各界对司法的监督、印象、建议带回去,使法院工作发展更科学、更全面。”
今年,夏先鹏带来两个提案,分别关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王文娅:关键要有问题意识
·委员履职:你不称职 意味着67万人缺席
·三位"85后"女"村官"代表的履职心声
·平安建设:二百万公安民警忠诚履职守护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