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在山间飞驰,寒暑不易。窗外风景变换,不变的是胸前熠熠生辉的天平。福建省永安市人民法院西洋人民法庭由女法官组成,为了辖区安宁永固,六年来,她们舍小家为大家,一直行进在路上。
山路踩在脚下
“孙子把爷爷告上法庭,这不是奇闻吗?”年逾古稀的罗爷爷抹着老泪,向庭长陈华蓉哭诉道。
“老罗,有话慢慢说。”在陈华蓉的劝导下,老人家道出事情的原委。
四十多年前,因家境贫困,老罗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一户池姓人家。而后,两家人在修族谱中,为争夺刚考上大学的孙子而闹得不可开交。村级组织调处未果,矛盾愈演愈烈。饱受姓氏困扰的孙子池大益,以姓名权纠纷为由将罗爷爷告上法庭。
族谱上的“姓名权”属乡风民俗,本不属立案范畴,但考虑到双方矛盾很可能升级,陈华蓉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出办法,帮助两家人解开这个心结。
大垅村,距市区111公里,山村偏远,路隘难行。这天,在车上颠簸了两个小时后,陈华蓉一行驶近大垅村。因雪化路滑,陈华蓉一行下车换上运动鞋,在田埂上步行10多公里到了池家。
“你虽然改了姓氏,可身上流的还是罗家的血。血浓于水。亲情怎能说断就断?”陈华蓉一席话抓住了原告的软肋。
为了彻底解开双方的心结,陈华蓉先后三次召集双方当事人到大垅村村部,同时邀请乡领导、西华片区老人调解协会及两家族长共同参与调解。最终,两个家族族长达成暂不将池大益列入族谱,待其长大后自行决定的共识。
事毕,老罗动情地说:“这下总算可以安心过年!”而池家的族长说什么也要给陈华蓉敬上一杯茶:“女法官身上没有‘官气’有正气,我们服气!”
颠簸的车程,蜿蜒的山路。“几乎天天如此。”陈华蓉笑着说。
温暖融化坚冰
妯娌两人,相邻而居,互相攀比,暗地较劲。一日,两人因琐事引发口角,继而发生肢体冲突。当地派出所介入调解未果,双方诉诸法庭。
“双方关系不一般,如果轻易下判,案子是结了,但事会了结吗?”为此,承办法官陈艳多次到被告家中进行劝导。从法理讲到情理,从风俗延伸到亲情。直至第四次现场调解时,被告终于低下头认错。她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这么大老远来回奔波。这3000块钱,我赔!”
永安法院院长杨泽民告诉记者,“女法官有着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性格优势。在处理家长里短的纠纷时,更易将司法的刚性与柔性把握得恰到好处。”
某水泥公司被一知名企业以拖欠货款为由,诉至法庭。“这是恶人先告状。明明是对方提供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对此,公司的黄经理愤愤不平,表示对打官司将奉陪到底。
双方“激战”之时,副庭长徐建英接手此案。“两家企业是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必然存在感情余温。”于是,她采取了隔离调解法,分头劝导;通过换位思考法、案例示范法,启迪双方认识到各自的过错。最终在“钱可赚、情难求”道理的指引下,两家企业当庭握手言和。
“只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真心为他们着想,就是再冰冷的心也会融化。”四年来,西洋法庭审结的案件调解撤诉率达89%,无一投诉上访、无一矛盾激化、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改判。
把百姓装进心里
“法官姐姐,我考上永安一中了。感谢四年来你们对我的鼓励和资助!”去年8月,小姑娘郑潘玲欣喜地赶到法庭,向女法官展示她的录取通知书。
前些年,正当郑潘玲为生活费发愁而欲弃学时,西洋法庭的女法官们不仅鼓励她继续求学,每年还给予资助,帮助她家渡过难关。
“女法官们就是这样,不忘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西洋镇领导这样夸赞,“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法制宣传队,她们都是主力军;慰问敬老院老人、走访贫困农户,更少不了她们的身影。”
为了更有效地化解基层纠纷,西洋法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辖区8个乡镇设立“巡回审判点”、成立“温馨调解室”、创建“无讼村”法官工作室。这些“流动法庭”巡回于乡里,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高效与便捷。
郑某欲与国外的妻子胡某离婚。考虑到涉外案件送达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女法官多次利用QQ视频与远在比利时的被告联系。为避免被告因回国开庭产生额外支出和麻烦,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法庭首次采用了QQ庭审,顺利完成了包括庭审调查、举证质证、辩论等在内的一系列庭审程序。最终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去年圣诞节,胡某越洋寄来了贺卡,对法庭的高效便民服务举措表示称赞。
·盛帅:两位女法官的冷与热
·衢江女法官王顺华好样的
·藏族女法官走进内地法院审判席
·江苏省女法官协会座谈“提升司法公信力”
·海南高院女法官协会赴文昌进行“12.4”普法宣传活动
·海南省女法官协会 文昌拉开普法日宣传周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