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潍坊:矫治与关怀实现“无缝对接”

2013-02-24 10:15:1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法官走进课堂开展普法宣传。刘楠楠 摄

“法院少年审判很人性化,真正教育、感化、挽救了青少年。”“法官进校讲法,非常受师生欢迎。”……在今年刚刚结束的潍坊“两会”上,在谈起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时,许多人大代表都不吝赞美之词。

关爱青少年成长,责任重于泰山。去年以来,山东省潍坊两级法院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最大限度延伸司法职能,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校园普法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对代表、对社会的承诺,倾力构筑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明天工程”。

■走出去

法官送法进学校

去年8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在潍坊三中精彩“开庭”。“法官”、“检察官”、“被告人”等按照剧情和角色的需要,再现了一个未成年人抢劫案件的审判全过程。

当“主审法官”最后宣判“被告人”犯抢劫罪并判处徒刑时,在场的学生感到的是震惊和惋惜。此时,在场的指导法官抓住时机进行了现场点评,并与学生进行了现场交流。

“法官做编导、学生当演员。”潍坊法院少年审判法官精心挑选各类典型案例编写“模拟法庭”剧本,通过鲜活的事例,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事后施教,不如事前预防。潍坊法院深入开展“法官进学校”活动,在辖区学校开通“青少年维权咨询电话”,设立“青少年维权信箱”,同时广大法官们在办案之余,主动与辖区学校建立了法制教育联系点,定期不定期地走进校园。举办法制讲座、组织学生旁听典型案件审理、指导举办校园模拟法庭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制意识。

“学校不仅要注重文化学习,同时还要加强法制学习,让学生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辨别是非,健康成长。我们非常欢迎法官到学校来普法。”不少尝到“法官进学校”甜头的学校领导由衷地说。同时,很多应邀参加法制课的家长也说,孩子对家长的话不一定听,但法官的话,孩子却很信服。

让孩子阳光健康成长,少年法庭的法官们感受到的,是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潍坊两级法院共有200余名优秀的中、青年法官,被学校聘任为全市120多所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他们定期不定期地走进校园进行普法讲法,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请进来

万名学生进法庭

“通过走进法庭,我深深地感受到法官职业的神圣和法律的权威。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寿光市现代中学学生王某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潍坊法院开展“万名学生进法庭”活动中的一幕。

去年5月28日,潍坊中院组织开展的“万名学生进法庭”活动在寿光市法院正式启动。在活动现场,来自省高院、潍坊市委政法委、潍坊市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等单位,各县市区法院刑庭庭长和少年法庭庭长,以及寿光市现代学校200名老师和同学共同见证了这次活动的启动仪式。

“走进法庭活动很有意义。通过参加庭审观摩、倾听法官以案释法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提高法制修养,培育法制观念,有利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潍坊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刘效伟如是说。

把学生请进法庭,实现与法庭零距离。在潍坊法院“万名学生进法庭”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敲法槌”,感受到法庭的庄严和法律的威严;通过旁听案件审理,学生们更加深刻了解了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法院办公楼,法官们也向学生介绍庭审程序、法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们纷纷走上审判席,感受到庭审中每个角色的不同。

走进法庭的学生们都纷纷表示,通过走进法庭,使他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好好学习法律,慎重交友,控制情绪,远离犯罪。

创新矫治长效机制

“谢谢阿姨,您放心,我以后会好好重新做人的。”未成年犯杨某因犯盗窃罪在法院审理时,他的法定代理人一直未露面。经法官多方了解,杨某是从很远的地方抱养来的,奶奶年事已高,父亲长年瘫痪在床。

法官与杨某多次交流时,他流露出想见家人一面的愿望。法官多次联系未果,自己掏钱给杨某买了新的棉衣、棉鞋来到看守所,告诉他奶奶和爸爸身体不好,来不了,但还是让人捎来了衣物,让他好好改造。

细心的法官此时发现,杨某的泪水已顺着脸颊流下。为了让他们见上那一面,法官又多次联络,终于当奶奶来到法庭见他时,他伏在奶奶的身上呜呜大哭,同时也知道了法官的良苦用心。

情系青少年成长,肩负更多的是责任。如何挽救少年犯,特别是被判处缓刑的,潍坊法院在长期的不断探索中,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矫治模式:回访——个别帮教——合力矫正——再回访。缓刑少年犯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到底怎么样,一直是潍坊法院少审法官们的牵挂。在办案之余,法官们定时不定时地深入社区走访,进行培训授课,拉拉家常等,给予他们春风般的温暖与关怀。实施个别帮教,积极推行一人一档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案矫正方案,实现管理方式因人而异、因类而异。实施“合力矫正”,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如高密法院与学校、企业等单位创立“新生基金会”,目前已资助43名未成年犯重返校园,帮助37名少年犯顺利地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同时,联合公安局、司法局、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就做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案件的封存工作达成了共识,为刑诉法的正式实施奠定了基础。

“惩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关键。对未成年犯,我们需要用朋友般的交心、亲人般的关心、师长般的耐心,去教育感化他们,尽快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潍坊中院分管少年审判工作的副院长王贤臣深有感触地说。

    □ 任志华 刘锦森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