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脉腹地,是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道,被誉为贵州省的西大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公路改造的不断完善,内昆铁路的开通,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威宁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给社会治安带来诸多盲点。确保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威宁的外在形象,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面对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威宁县公安局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单兵作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警务模式工作瓶颈,以科技防范为主体,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向科技要防范力,以“天网工程”建设为载体,加强立体防控,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构建起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防范体系,走出一条符合威宁发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子。
“天网”广覆盖
为进一步加大治安防控力度,使人民群众全天候处在安全监控之中,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2011年以来,威宁县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天网工程”会议精神,加强“天网工程”建设,投资5000余万元,在城区建成1个报警监控平台,2个城区派出所监控中心、14个社区分控室、600个高清标准的前端监控点、10个“sos”报警点。县局情报中心依托“天网”工程建设,积极开展警情研判、信息预警,以情报主导网格防控工作。在情报和“天网工程”的支撑下,将特(巡)警队伍、治安巡逻中队、警犬巡逻中队的优势警力集中摆在案件高发时段、路段,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使公安机关的巡逻防范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把“‘天网’24小时不眨眼”与“地面24小时不间断巡逻”紧密结合,形成了以视频监控和报警为依托,以新的巡防警务机制为支撑,实现“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出城有卡口”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治安防控体系。
“天网”显神威
“天网”是治安防控的“好帮手”、是打击违法犯罪的“无声证人”。威宁县公安局围绕“监控跟着警情走”的理念,实行 “天网”监控系统与“sos”快速报警平台对接,视频巡逻和路面巡防警力有机结合,形成了人机互动、监控室与路面互动的快速反应工作格局。
今年1月10日凌晨,威宁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监控大厅值班的“天网”监控员在进行视频巡视时,发现威宁县草海镇沙淤路玮琦商务酒店旁的停车场内三名男子形迹可疑,不时靠近停放在停车场内的车子,通过车窗向车内寻找“猎物”。监控员及时用“天翼”对讲机指令巡逻民警,巡逻民警迅速赶到,将砸损车玻璃盗窃车内财物后准备逃走的犯罪嫌疑人马某某、马某、刘某抓获。经讯问,三名嫌疑人供述了通过砸损夜间停放在路边的车辆玻璃后盗窃车内财务案件10余起。
自2012年10月“天网工程”投入使用以来,威宁县公安局利用“天网”破获盗窃案件20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7起,挽回经济损失100万余元,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余人,调解矛盾纠纷120余起,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全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持续提升,幸福指数大大增强。至2012年,威宁县安全感达92.39%,在2011年的基础上上升了1.01个百分点。
“天网”保平安
在完善城区“天网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威宁县公安局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扎实开展“天网工程”二期工程建设,将“天网工程”触角延伸到全县各乡镇。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景学告诉记者,“天网工程”二期工程将在每个乡镇设立分控中心,安装约2000个摄像头,全县范围内形成三级视频监控网络。现在谈起“天网工程”,许多群众都感概地说:“现在,一个个监控摄像头就像一个个‘电子警察’守护在我们身边,像一双双‘鹰眼’盯住违法犯罪人员,并且大街小巷随时都有警察巡逻,晚上走路回家也不担心了”。
威宁县公安局下一步将按照 “天网工程”规划,着力提升“天网”覆盖面、智能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天网工程”功能,为“平安威宁”建设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智能天网” 扫除治安监控盲点死角
·“天网+地网”:武汉命案低发高破的秘诀
·浙江台州开发区:“天网地网”提升村民安全感
·江西宜春“天网”工程为社会治安管理助力
·海口“蓝色天网”加强娱乐场所治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