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三小”食品成食品安全“重灾区”

2013-02-20 16:39: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春节期间,不少小饭馆、小作坊、小摊贩没有歇业过年,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由于“三小”“点多面广”,监管困难,“久治难愈”,成为食品安全“重灾区”。

    春节期间,商业街、名胜公园周边的小饭馆、小作坊、小摊贩赚得盆满钵满。

    在山东济南的大明湖风景区,许多摊贩看中了景区的热闹,跑到附近“揽生意”。小摊贩围着大明湖景区西南门形成了一个弧形的包围圈,云集了卖烤串、煎饼果子、棉花糖等各色摊主,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

    在江西南昌的不少商场门口,肉串、臭豆腐、鸡腿、钵仔糕等小摊贩依次排开,将本就拥挤的人行道堵得水泄不通。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小吃摊主将剥去包装的食品与包装袋装在同一个敞口的纸箱内,炸臭豆腐所用的油都已变色。一位摊主刚刚整理完垃圾之后,没洗手就接触食品。

    相关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假期里监管松、客人多,是“三小”食品的销售“旺季”。制售者降低标准、压低成本“干一票大的”,“赚七天,歇一年”等“潜规则”依然存在。

    从事小吃生意8年的摊主刘凤兰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如果按正规做法,一斤江西米粉4元-5元,可以做3碗-4碗南昌拌粉,加上佐料,一碗售价2元-2.5元的拌粉,成本占60%。

    记者了解得知,若超出日均30斤米粉的销量,刘凤兰就需要加雇人手来帮忙,超出的销量越大,人工费用越贵。“按正规的办法,一碗拌粉累死累活赚不到5毛钱,谁会去做?”刘凤兰说。

    相似的情况,开过小饭馆的老涂也遭遇过。老涂说,店租、人工、食材等都要花钱,而成本最容易降下来的就是食材。“只要在油上动点手脚,每天的利润可达70%-80%。”老涂说,“反正那些‘跑火’的店抓到了也不怕,罚的钱一下子就赚回来了。”

    “三小”食品问题久治不愈,不仅拷问经营者的社会道德底线,也暴露出政府监管的死角。专家建议,从清除监管“盲点”,配备现场检测设备,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文明修养等方面着手,管好“三小”食品。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2013年江西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3465件
·辽宁:城市供暖食品安全等纳入立法计划
·2013年春节期间四川全省食品安全“零事故”报告
·北京4部食品安全配套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城管职责变更 拟负责查处食品安全案
·春节期间全国未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春节期间全国未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山东: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亟待“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