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中央动态

最高法院发布第四批指导性案例

2013-02-20 09:45:2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最高法第四批指导性案例明确界定四个认识分歧

未成年人因上网诱发犯罪禁入网吧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第四批共4个指导性案例,刑事和民事案例各两个。两个刑事案例分别涉及非法买卖毒害性物质界定和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禁止令具体适用问题。两个民事案例分别涉及关联公司人格混同认定和法律责任、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案件审查程序等问题。

  据介绍,指导性案例13号王召成等非法买卖、储存危险物质案,旨在为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提供指导。该案例明确了剧毒化学品氰化钠等属于刑法规定的毒害性物质,非法买卖毒害性物质并不需要兼有买进和卖出的行为,从而解决了司法实践中的认识分歧和争议。

  指导性案例14号董某某、宋某某抢劫案,旨在为准确适用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禁止令提供指导。该案例明确,对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的未成年被告人,可以根据其犯罪的具体情况以及禁止事项与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对其适用禁止令。对于未成年人因上网诱发犯罪的,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进入网吧等特定场所。该案例针对未成年人因上网诱发侵犯财产犯罪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准确适用禁止令作出了示范性裁判,有利于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预防重新犯罪。

  据了解,指导性案例15号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诉成都川交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案,旨在明确关联公司的人员、业务、财务等方面交叉或混同,导致各自财产无法区分丧失独立人格的,构成人格混同;关联公司人格混同,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关联公司相互之间对外部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该案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防止关联公司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恶意逃避债务,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有利于规范关联公司经营行为,促进企业依法健康发展。

  此外,指导性案例16号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案,旨在明确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案件审查程序和从事港口之间运输的船舶界定问题。该案例明确申请人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法院仅就申请人主体资格、事故所涉及的债权性质和申请设立基金的数额进行程序性审查。另外,海商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规定的“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运输的船舶”的认定,应从船舶发生事故航次正在从事的运输性质,而非船舶适航证书上所记载的可航区域以及船舶有能力航行的区域来界定。

  该案例明确,对于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法院只进行程序性审查的原则,同时重申了从事港口之间运输的船舶应理解为发生海事事故航次正在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运输的船舶,对类似海事海商案件的审理具有指导意义。(记者袁定波)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最高法:暴力威胁讨薪者最高判7年
·最高法发布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解释 明确恶意欠薪入刑法律适用标准
·最高法:使用暴力恶意欠薪可处7年以下徒刑
·最高法党组会议部署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强化均衡结案
·王胜俊寄语最高法特邀咨询员 当好法院工作指导者监督者宣传者
·最高法发布《解释》严惩渎职犯罪 今起施行 借“集体研究”渎职“大领导”难逃刑责

·最高法发布《解释》严惩渎职犯罪 今起施行 借“集体研究”渎职“大领导”难逃刑责
·最高法:加大保险公司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担责
·[视频]交通事故赔偿 最高法出台新解释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加大保险公司交通事故赔偿担责力度
·[视频]最高法尽快出台解释 有效打击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