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公安机关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目标,全面开展创满意“春风行动”和大走访活动,通过建立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打造民生警务品牌,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创满意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底,济宁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为 95.29%和96.67%,同比分别提升5.56%和5.84%。
创新载体,拓宽渠道
建立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为使警民联系长效化、制度化,济宁市公安机关全面规范民警联系村居工作。从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直至派出所民警,每人联系1至2个村居,做到村不漏巷、巷不漏户。2012年以来,全市民警共走访村居群众54万余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5170余条,调处化解民事纠纷3760余起。
在民警联系村居的基础上,济宁市公安机关还定期开展警民恳谈活动,规定每月第1周的周五、周六为全市公安机关“警民恳谈日”,每月一个主题,恳谈活动形式灵活,氛围轻松。该局充分利用 “济宁公安民生服务在线”、公安微博群、“警务QQ群”,集中开展“网上恳谈问民生”活动,参与网友达22万余人次。2012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开展各类恳谈活动5147次,帮扶困难群众4700余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500余件,捐款捐物合计267万余元。
为更好地听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济宁市公安机关设立群众工作电话访查中心,对110接处警和户政、车管、出入境等“窗口”服务情况进行访查,建立对群众不满意事项督办制度,督促落实整改。
民意导向,忠实履职
打造民生警务品牌
“警务跟着民意走、民警围绕百姓转”,济宁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民意为导向,着力打造民生警务品牌。
针对黑恶犯罪突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问题,济宁市公安机关开展了“打霸除恶”专项斗争,共打掉恶势力团伙118个,查获团伙成员492人,缴获赃款赃物总价值1000余万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案件,济宁市公安机关重点打击入室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和扒窃、寻衅滋事等街头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零发案创建”竞赛活动,在城区推进“小封闭工程”、“放心车棚工程”、“亮灯工程”,在农村组建护村巡逻队,布建视频监控网络,推广“警铃入户、十户联防”工程,大大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为方便人民群众,济宁市公安机关不断完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济宁市公安局相继出台了便民利民8项承诺、“窗口”单位5项警务规范等制度,全面推广“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急事急办“绿色通道”、服务引导员等工作模式。济宁市公安局还拓展“济宁公安民生服务在线”功能,通过设立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偏远地区困难群众,推出登门、预约、错时服务,做到便民“零距离”、服务“亲情化”。
为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济宁市公安机关出台了民警联系服务企业工作规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发展的“平安护航行动”,严厉打击干扰企业发展的各类违法犯罪。同时,全面规范民警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安行政服务效能,积极为全市企业发展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2012年以来,全市民警联系企业2689家、在建重点项目562个,调解涉企矛盾纠纷635起,打掉干扰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犯罪团伙56个,避免经济损失9700余万元。
理念引领,典型带动
深化创满意活动
济宁市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持续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倡导“不说不能办、只讲怎么办”的工作理念,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打造最安全地区。
全市公安机关把开展争创“齐鲁先锋警队”、争当“齐鲁先锋警员”活动作为深化争创人民满意活动的重要载体,积极参与“我心中的公安英雄”和“我身边的爱民模范”推选活动、“警为民·民拥警”故事主题征集活动,有3位民警成功入围“最美警察”候选人行列。全市还多层次选树先进典型,隆重表彰“五十佳爱民为民基层单位”、“百名爱民为民模范”和“十佳爱民为民实事”,通过报刊、网站等媒介广泛宣传报道,选树了一批群众工作能手,涌现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张亿、第三届“感动济宁”十佳人物王红岩等一系列先进典型人物。
2012年以来,济宁市公安机关有6个集体、7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2人荣立一等功,12个集体、34名个人荣立二等功。(英芯茳 鹿剑林 徐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