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聚餐增多,“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关注焦点。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若干意见》已经通过网上征求意见,预计2013年上半年推出,11种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此举能否督促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能否为百姓带来安全餐饮,有待时间检验。
一旦被加入“黑名单”,企业将面临最严的准入、最严的处罚和实行联合惩戒。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介绍,对被列入“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部门将依法按照上限给予行政处罚;有关责任人禁止在本市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对于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有关责任人,将由上海市食安办和各级监管部门通过政府网站和媒体及时予以公布,对有关企业的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发挥社会惩戒作用。
曝光和公示,成为倒逼企业诚信的一道“紧箍咒”。专家认为,对一家企业的发展来说,让全社会都了解这家企业不诚信或产品质量不合格比行政罚款更有威慑力,可能瞬间缩小企业市场,让企业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专家建议,从立法角度确立“黑名单”制度公布的方式、举措及标准,让“黑名单”的公布更加规范,还应配套相应的第三方监督机制。“黑名单”曝光后,更关键的是背后的查处,目前食品网购也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形成大区域监管的概念,各省市监管部门要形成合力,严厉查处问题产品。“黑名单”不能仅盯着企业,还应加大对不规范散户或地下作坊的打击力度。
更重要的是,除了盯住终端环节,还要加强源头监管。专家认为,食品安全的监管关键在源头,一些农副产品、食品生产大省的监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责任,只有堵住了源头的“主动脉”,下游才能堵住“毛细血管”,否则终端查处再多问题也难以根治。(记者周琳 黄安琪)
·保卫“舌尖上的安全”
·京华时报:舌尖上的安全需要“铁拳”呵护
·广西打造"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食品安全保障
·李克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保"舌尖上的安全"
·广西打造"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多地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