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张虎叔叔,虽然至今没有见过您,但我仍要深深地对您表示感谢!”每次打开这封感谢信,张虎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张虎是新疆边防总队乌鲁木齐边检站的一名检查员,13年来他已陆续资助16名失学儿童。张虎说:“孩子们稚嫩的笔迹和深情的话语,将激励着我一直走下去。”
2000年9月,张虎被分配到位于新疆喀什市的新疆边防总队某中队任排长。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喀什地区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消息后,萌生了捐资助学的想法。“让失学孩子重返课堂是我最大的心愿。”他主动与驻地农机厂子弟小学取得联系。
贫困学生小红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三年级时向学校提出辍学照顾爷爷奶奶。为了不让繁重的家庭负担和缺失的父母关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伤疤”,张虎决定以“军人”的名义资助小红。从那之后,凝聚着浓浓爱心的100元汇款单每个月都会准时寄到小红手中,让她重新回到课堂。3年后,小红小学毕业,跟随父母到内地上学,却始终不知道几年来是哪位好心人帮助自己。
2005年,张虎被调往乌鲁木齐边检站。临行前,中队官兵们从张虎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承担起他照顾的另外2名贫困学生的任务。
“张叔叔,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您的帮助,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2007年张虎收到的一封从乌鲁木齐市51中学寄来的感谢信。
原来,调到乌鲁木齐边检站后,张虎了解到驻地51中学四年级学生文琪品学兼优,母亲残疾、父亲下岗多年,生活非常困难。张虎和文琪的班主任约定,每月资助她300元,但一定要对她保密。就这样,张虎瞒着文琪、同事甚至家人,默默地奉献着爱心。
文琪小学毕业时,班主任才把张虎资助的真相告诉了文琪的妈妈,文琪全家怀着感激之心找到了边检站。张虎的领导和战友得知后,制订了“爱心育花蕾”助学计划,每人每月从工资中拿出50元钱,继续资助文琪读书。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看着电视画面中一个个失去父母、离开课堂的孩子,张虎的心难以平静。于是,他与汶川“八一帐篷小学”父母失踪的小学生邓皓月结成了帮扶对子,一次性寄去1500元助学金。
“虽暂时帮助孩子摆脱求学的困难,却不能使孩子摆脱失去双亲的阴影和伤痛。”张虎说,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定要让更多贫困失学的孩子得到温暖和关爱。
很快,张虎又资助了汶川灾区另一名贫困学生小芳。2009年,张虎与北川白石小学取得联系,决定资助小芳直至小学毕业。从这以后,张虎每个学期开学前都会为小芳寄去所需要的学费和书本费用,每逢寒暑假还会寄去生活和学习用品。
“今年,11岁的小芳已经五年级了,我给她买了一个新书包。”张虎说,这是送她的春节礼物。(朱卉、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