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买了车的人立马收到保险公司推销车险的电话,喜得贵子后面临奶粉和各种婴儿用品推销电话……如今,个人信息很容易在网络信息大道上“裸奔”。在本报“我想对代表委员说”征集令发出后,“Peggy派姬”等不少网友就表示希望本报记者能将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呼声带到“两会”现场。
记者带着网友的问题找到市政协委员杨文仕,他称 “我自己也深受其害,平均每天要接到5个垃圾骚扰电话”。“我今年已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上海制定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或转让个人信息。 ”
没证据只能“吃哑巴亏”
不少网友向本报“吐槽”自己遭受个人信息泄露后的遭遇。“刚注册完一个结婚网站两天,饭店、婚纱公司、卖酒的、租婚车的,电话轰炸推销,最夸张的一次是一天接到6家婚纱摄影工作室‘狂轰滥炸’。 ”网友“Lily薛”表示,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后损失难以弥补,很难有证据追究,网站也不会‘认账’,只能吃哑巴亏。 ”
新浪微博网友“Peggy派姬”@本报,表示“短信诈骗、骚扰电话,不胜其烦,个人信息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被利益方转卖,保护个人信息是否可以从立法层面来真正解决,以保障文明社会公民基本权利。 ”
提议尽快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我每天平均接到5个骚扰电话,大多是房产中介、推销投资项目、保险公司,现在看到陌生电话我都会有点犹豫要不要接。 ”对于网友的“吐槽”,杨文仕委员称“感同身受、深受其害”。
杨文仕在今年 “两会”上递交提案,建议上海尽快制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任何组织或机构不得以欺骗手段取得个人信息;任何组织或机构必须有特定的和合法的目的,才能搜集或持有个人信息数据;搜集取得个人信息数据必须征得当事人同意,且应被告知该搜集的方式、范围、地点及目的;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愿意个人信息被他人利用及再利用,有权更改或删除已提供的个人信息数据;某些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获得必须征得其监护人同意。
市政协委员游闽键今年也为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摇旗呐喊”,他还建议“突出重点领域”。他指出,我国目前网络用户已超过5亿,手机用户突破10亿,进入各种服务平台的个人信息量规模惊人,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保护理应获得重视。再比如银行、医院、通讯公司、保险公司,往往是个人信息泄露最主要的渠道,应该对这些单位的行为作出更严格约束,制定专门的规范、标准,明确相关责任和惩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