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岁的是北京铁路公安局天津铁路公安处静海车站派出所民警。自2005年在候车厅帮助3名残疾人进站后,他就与当地一家残疾人再就业福利企业建立了长达9年的帮助关系。逢年过节,他就会带着礼物去企业里看看,与企业职工坐着聊聊天、一起吃顿“团圆饭”。
每年春运,护送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返乡,已经成了张清涛的分内之事。实行网络、电话订票后,取票难成了困扰残疾孩子们的大问题,张清涛又充当了他们的“送票人”,靠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残疾孩子排队取票、送票……
9年来,企业里有50多名残疾人职工得到过张清涛的帮助,他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热心叔叔”。
1月29日下午2点30分,天津市静海县岳美汽车仪表有限公司员工宿舍里,唐近近正忙着收拾行李,在外忙碌了一年,终于到了可以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因为身患佝偻症,这个20岁的小伙子身高只有1.1米,在笨重的行李箱前,他来回走动的身影让人担心。
“没关系,到了车站就有张叔帮忙。”面对记者的担忧,唐近近咧开嘴乐了。
像唐近近一样,这一天要一起回陕西老家的,厂里还有另外5个人,他们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而且他们也明显都和这个“张叔”很亲近。
《法制日报》记者随后了解到,他们口中的“张叔”就是静海车站派出所民警张清涛,9年里,他们回老家的大小事务都是这个“张叔”在帮忙。
“我们的票都是张叔给送来的。”唐近近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告诉记者,因为出行不便,他们订好票后就会告诉张清涛,一有空,张清涛就去火车站的售票点替他们排队取票再送回厂里。
下午4点30分,唐近近一行准备出发,临上车前,他不忘先给张清涛发条短信:“张叔,我们出发了。”路上,唐近近对记者说,厂里派车把他们送到火车站只需要10分钟,这时候张叔肯定已经在候车室前的停车广场上等着他们了。果然,当车抵达火车站时,远远就看到在广场上来回张望的张清涛。
发现唐近近等人后,张清涛快步走到面包车前,熟练地将唐近近从车上抱下,又换到车门左侧向两名聋哑青年招手比划让他们在旁边等待。然后,他一人从车上卸下一共16件行李。人员、行李都拿齐后,张清涛一手拎着编织袋,另一手拉着大行李箱,上面还放着两个装特产的礼盒,领着几个残疾青年朝火车站走去。
距离开车时间还有20分钟,静海站的候车室内已经坐满了等车的旅客,检票处也歪歪扭扭排起了一条长龙,张清涛找到一间接待室将唐近近等人安顿好,倒上水,就和这几人聊起天。
“有两星期没看你们了吧,怎么样,都好不好。”张清涛问。6人中有人点头,有人应着:“好、好。”
人群里一个和唐近近体型相近,同样患有佝偻症的人呵呵笑了。
他叫李峰,今年26岁,是几个孩子中年纪最大的,他自豪地宣布,今年过年他不回家,而是娶了当地的媳妇,要留在静海县过年了。说起结婚,他觉得这里边有张清涛的一份功劳。“谈恋爱的时候,我一遇到烦心事或跟女朋友吵架了,都告诉张叔,要么给他打电话,要么就等他来找他聊,他总能开导我,让我别钻牛角尖。”李峰说,平日里半个月内张叔总会上厂里看看大家,逢年过节也能在一起吃“团圆饭”,前两年回家,李峰的大小行李也是靠张叔帮忙拎,今年他留在静海县和媳妇一起过年,春节期间也能帮上张叔的忙了。
简单几句家常,就到了上火车的时间。由于静海县火车站的建站时间较早,乘坐从天津站发往成都的K257次火车需要经过一个地下通道才能通向另一个站台。张清涛叫来两名同事帮忙拿行李,自己则二话不说背起了唐近近,径直走向黑漆漆的、有数十级台阶的地下通道。
“第一次我还跟张叔说,我不用背,自己能走。但这趟车停车时间短,地下通道上下都是台阶,我害怕自己腿脚慢,赶不上。”唐近近趴在张清涛背上说,后来几年回家,自己都是被张叔背着过的通道。
走过地下通道后,唐近近和同伴们还有最后一个“难题”——上车。因为站台和车厢进出门不在同一高度,还保留着火车门下的三级台阶,而这些台阶窄且陡,对常人来说上下都显得有些困难。唐近近等一行人走到门口,张清涛让其他几个孩子率先上了车,自己在下面往上递行李,大大小小的行李都抬上车后,张清涛才一脚跨在火车中间的台阶上,回身抱住唐近近,将他托到车厢里,然后冲大家摆摆手,回到站台。
1分钟后,站台响起清脆的电铃声,车厢门关闭,火车缓缓开动,孩子们在火车的大窗户里朝张清涛招手作别,站台上,张清涛规范地敬了个礼,目送火车开走。
1月30日晚上8点40分,张清涛收到了唐近近的短信:“张叔,我们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