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笔者来到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法院,看到的是一番全员动员、全力推进作风建设的景象。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出台后,该院全员积极行动,改进司法作风,真抓实干。考虑到春节期间是纠纷案件多发期,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佳期,泰和法院早安排早部署,积极宣传“有纠纷找法院,找片区法官”,目前已向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2600余张。
定规立矩转作风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第二天,适逢该院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院长罗兰瑛带领大家逐项细读,要求全体党组成员现学现用,从改进会风开始。每人发言不得照本宣科,不得超过8分钟;自我批评只谈问题不谈成绩,只谈改进措施,不说空话套话;相互批评一针见血,不绕弯子,更不得变相表扬。会上立下规矩,今后,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材料一律不发,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院领导讲话带头不用讲稿。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上行下效,院党组决定发布后,全院各部门迅速做出反应,纷纷落实到各自的工作中去。罗兰瑛说:“转变工作作风,核心是要扎扎实实沉下去,真真切切解民忧。”
家门口化解纠纷
“非常感谢法院为我们两家化解了十年的积怨!”1月16日,该县水槎乡东沔村的农民曾桂清握着泰和法院沙村人民法庭副庭长朱烈旗的手说。因为她家与断了十年交情的邻居廖诗梁家又坐在一桌共话家常了。
曾桂清和廖诗梁两家本是世代友好邻居。当年廖诗梁家为感谢曾桂清一家的帮助,曾许诺将后院一块不足100平方米的荒地赠与曾桂清建房屋用。随着廖诗梁家老人的离世,原本顺理成章的事却因为两家子女长年在外务工,沟通少,对土地权属的争执误会不断,最终酿成积怨。原本关系融洽的两户家庭从此断了交情,虽鸡犬之声相闻,却多年不相往来,僵持了十年之久。
1月16日,曾桂清在外打工多年的儿子回家听父母聊起两家积怨后,看到家里有一张泰和法院沙村法庭的便民服务卡,当即拨通了片区法官朱烈旗的电话。朱烈旗了解情况后立即带领书记员,邀请司法联络员和村干部分别到曾、廖两家做调解工作。当了解到双方主要是心理上下不了台的情况后,朱烈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两家终于迈过了这道坎。最后,廖诗梁终于答应将那块土地让与曾桂清建房。
“一块巴掌大的地,没处理好,就会出天大的事;处理好了,就成了天一般的情!”曾桂清说。
小额纠纷一小时调解
这是笔者跟随该院禾市人民法庭干警目睹的一个镜头:住在该县南溪乡的原告肖某到禾市法庭起诉本村的被告刘某,请求法院判令刘某支付购买小猪款6330元。原告肖某诉说,2008年,肖某卖给本村村民刘某小猪20头,共计小猪款6330元。刘某答应当年年底付清小猪款,到期后肖某隔三差五到刘某家追款。起初,刘某总是说养猪亏了本,后来就总是借故推脱,一拖就是4年。为此,肖某只好诉至法院。
考虑到当事人双方都是本村人,案情又简单。为方便当事人,2013年1月13日,禾市法庭庭长陈征宇带领书记员小梁驱车50余公里来到刘某家,要求其一次性付清拖欠4年的小猪款。刘某见这一次拖不下去了,便向亲戚朋友凑了6330元付清了小猪款。
“为民办事就是要讲效率。2012年,全院巡回审理案件861件,共调解各类民事案件1557件,调解撤诉率达78.5%。”罗兰瑛说起工作来如数家珍。作者:李展辉
·学习八项规定 转变工作作风
·王胜俊: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改进司法工作作风
·河南鄢陵检察院:“连心日记”转变工作作风
·大连中院不断加强和改进审判工作作风
·王胜俊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上强调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改进司法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