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研究

参与社会管理 理念更新推动方式创新

2013-01-23 10:38: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近年来,我院立足检察职能,坚持以理念更新推动方式革新、机制创新。按照“理念人性化、机制社会化、手段信息化”的思路,积极构筑四大平台、建立健全四项机制,探索具有独具特色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之路,被上级检察机关肯定和推广。

    构筑延伸触角平台,健全巡回检察工作机制。把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支撑点,我院2009年初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巡回检察。坚持以“流动检察、互通联络、一线服务、融合发展”为工作方针,巡回检察办公室坚持定期和预约相结合的方式、在各镇(区)流动办公。此外,其他业务部门均采取巡回检察方式,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在主要社区、村安装“视频接待”系统,开通“一键式”检察热线,开设“法律服务早市”,受理控告举报、收集社情民意、协助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等。

    构筑预警处置平台,健全涉检矛盾调控机制。成立“检察调控中心”,对涉检矛盾风险实行统一预警、排查和处置,积极构筑“以控为主、控调结合”的涉检矛盾化解新格局。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执法办案风险评估,于2011年初研发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处置平台”,推动了风险排查研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检察院工作室”,开辟检察调控“周末讲坛”,实行涉检矛盾纠纷市、镇、村三级联动联调。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或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2009年以来共提出社会风险研判报告20份,推动全市开展了一批专项行动或转化为规范化文件。

    构筑维权帮教平台,健全重点人群服务机制。把涉罪外来人员、社区矫正对象、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推动重点人群管理创新。2008年初,我院在全省率先建立涉罪外来人员取保候审权利平等保障机制,结合取保候审对象、保证人的特点以及保后监管条件,依托“涉罪外来人员取保候审观护站”、“涉罪外来人员取保候审管护基地”,对涉罪外来人员实施异地监管、区域性考察帮教和集中管护。同时,探索形成了以社区矫正监督站为工作平台、以巡回检察为监督方式、以社区矫正分类检察为主要内容、以社区矫正教育中心为服务阵地的“四位一体”社区矫正检察工作新模式。

    构筑立体预防平台,健全廉洁诚信促进机制。以个案预防为“点”,2009年以来先后结合办案,通过预防调查、检察建议,协助发案单位落实预防措施130余项;以行业预防为“线”,先后与建设、交通等多家单位签订了预防职务犯罪共建协议,在全省率先设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室”,建立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同督创优”工作机制,保障政府投资安全;以宣教预防为“面”,开通预防职务犯罪(咨询)网,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预防法治讲座等活动,扩大法治教育受众面。(江苏省张家港市检察院检察长 蔡蔚)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试论司法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吉林辽源:检察工作服务站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公安机关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努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山东公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上海评出2012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佳示范案例”
·江西德兴:答好创新社会管理这张“新试卷”

·江西德兴:答好创新社会管理这张“新试卷”
·江苏淮安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社会管理法治化的重点是民生保障
·社会管理应慎用“禁、限”之策
·"政法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