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公安局刑侦局副局长陈永山
一件枣红色的自织毛衣,一条磨得发光的裤子,一双平底布鞋——放在万千农民兄弟中别无二致的他,就那样安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不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案件记录本上写下些“奇怪”的符号和数字……
十年前,记者第一次在市公安局刑侦局暴力犯罪侦查处的办公室见到陈永山,他是如此。十年后的今天,他已是市公安局刑侦局主管命案、绑架案等重案的副局长,但几乎一切的细节都依然如故。案件的电话响起,他还是那声简短而充满力量的“是,我马上就到”!
岁月留痕,这十年留下的,除了满头华发,除了毛衣胳膊处隐隐可见的小窟窿,还有他不愿提及的一摞荣誉证书和一身伤病,以及他带队主侦的1500余起命案,还有全市自2002年以来绑架案无一例外全部告破的奇迹。
命案侦破是沉甸甸的期盼和责任
采访陈永山,经常被打断,他一接电话就很有可能立刻赶往案发现场。最近的一次采访,从去年国庆节前开始,到今年元旦后结束。第一次在他办公室,采访本刚打开,津南区发生一起枪案。记者一同赶往现场,车上的他忧心忡忡:“国庆节,还有即将召开的十八大,此案如果不尽快侦破,影响太坏。”随后,陈永山在汇报情况的电话中立下了军令状。
接下来,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全力以赴。本打算盯完案件侦破全程的记者,第二天下午沉沉睡去,这个年近六旬的倔强老人却似乎越熬越有精神……案件终于有了进展,一位在民间放高利贷的男子有重大嫌疑。案发后的第四天是周末,下午记者再次赶到时,专案指挥组的空气却十分凝重。原来,大伙出现了不同意见——根据现场访问,多数侦查员判断是两个人作案,而现在对于第二名嫌疑人以及枪支的去向却一无所知,抓捕会否因小失大,让大家左右为难。
这一晚,陈永山一直安静地坐在会议室冥思苦想。记者想提醒他有关军令状的时间,却又不好开口。半夜三点,他叫醒了司机。“血压又高了?还是荨麻疹犯了?”“你跟我再去一趟现场。
按照我说的步骤做个试验,你看能不能独自把我从案发第一现场弄到抛尸现场去……”
很快,深秋的水畔出现了两个执著的身影,“试验”中一次一次推倒、拖走、摔下……第二天清早,陈永山叫醒了刑侦技术人员,让他们从痕迹学的角度去验证。随后的一个多小时,他睡得很熟,呼噜震山响。当太阳再次升起时,陈永山拿着新的数据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案件指挥组,平静地下达命令:“抓捕,嫌疑人就是一个人作案。”很快,嫌疑人归案,其故意伪造的多人作案的假象被窥破,枪支被找到。
年满58岁,按公安局内部规定,随时可能退居二线。陈永山的办公室多了一个收拾好衣物的箱子,做好了一切准备。事后闲聊时,陈永山说:“我不怕退休。家里的父母80多岁了,我没怎么尽过孝,退下来正好还能服侍他们几年。但是我怕让我退休时留下个半截儿的大案,稀里糊涂走……”
领导下命令,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权力。但这种权力,对于刑警而言更是责任——一旦你做出了某种判断,你就得为之负责。这命令背后很可能是一个或者众多家庭望穿双眼的期盼,是生命的代价,是人间正义能否得到伸张。
而在记者的理解中,支撑陈永山数十年如一日马不停蹄、执著向前的,是他面对困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是这份对人民深深的情谊和责任。
“破案要实在,我要‘干’的,不要‘湿’的”
采访第二次和第三次被打断,都是周末。第一次是南开区有群众报警,说可能是绑架案,还有一次是宁河县有农民举报邻居可能要投毒。按常规,这样的报警一般到不了刑侦局,但陈永山没有因为这个“常规”给自己放假。
“正在发生或者尚未发生的案件,从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而言,可能更重要。如果能阻止,就是大功德。”陈永山说。第一个群众报警,被查实并非“绑架”,因介入及时,没有酿成不良后果。而第二个报警,被查实为一起主观臆想带来的虚惊。“费工夫没关系,比起破案来,没有案件岂不更好?!”
“外表粗犷,内心细腻。”这是很多老部下对陈永山的评价。传到陈永山耳朵里,回应的是爽朗的笑:“用他们年轻人的话说,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2012年1月14日,宝坻区发生一起血案,母女俩被强奸杀害,案件指挥组就设在死者家的院子里。一起大案,办案人员对作案主体、作案动机、作案手段的分析意见颇多。冰天雪地,陈永山披着大衣在院中央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没有人敢打扰他。邻居家的男子有强奸犯罪的记录;这对母女相依生活,女孩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一系列的线索在陈永山的头脑中分析着。这时,一个新鲜的小号球鞋印记被发现。“应该是邻居男子穿儿子的鞋作案。”陈永山说。很快,案件告破。
这种快速的判断,来自经验,却又不全是经验;有灵感,但又不是偶然——只有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不断总结、打磨,才能获得真经。“破案要实在,我要‘干’(实在内容)的,不要‘湿’(带有水分)的。”“尽心了,可能没有效果,但是不努力,可能就永远看不到希望。”很多年后,陈永山的老部下对他的话记忆犹新。
在2012年大港区一起绑架幼童勒索500万元的案件中,陈永山的这种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同样令同行折服:犯罪嫌疑人从江苏打电话勒索,是假象,孩子没走远!果然,孩子很快被成功解救。
有人夸他是神探,他却说:“我绝不是什么神探。在现代刑侦领域,没有单枪匹马的福尔摩斯。大家都是协同作战,任何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的确,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每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功背后,都是众多精诚团结、脚踏实地而默默无闻的人。如果不是意外,他们或许永远不会成为焦点。航空英雄罗阳如是,陈永山亦如是。
“行与不行,工作上见!”
第四次采访,是在陈永山家。从塘沽到宝坻区再到河西区,陈永山带队连续攻克了4起命案,其中3起都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元旦前后连续半个月没有回家。
这是个原本就不大的两居室,简单而温暖。为了把阳面的卧室腾给从宝坻农村来过冬的父母,他们两口子挤到了餐厅里。妻子下岗多年,后来在一家公司补差当会计,每个月挣1000多元,现已退休。她这样形容陈永山:“一个人如果长期在某一种状态里,你让他脱离,就会难受。陈永山就是一直离不开案子。”
管着全市的大案件,陈永山在很多人眼里是个“干部”。但所有熟悉陈永山的人,都明白他的正直。女儿小升初,考得不好,有同事主动帮他“找路子”找到了一名校长,结果等了许久,陈永山都没有露面……“人这一辈子,够吃够穿就行,别有过高的要求。穿名牌不能让别人对你高看一眼。行与不行,工作上见!”陈永山认真地说。这个曾赤手空拳面对一个大案中两位犯罪分子罪恶的枪口,最终说服他们放下武器的共产党人,不讲大道理,但开口就让人信服。
当初,从消防部队转到刑侦岗位,30岁的陈永山连简单的取笔录都不会。他的第一份调查笔录,认认真真改了11次。不间断的学习让陈永山在刑侦重案侦破领域越走越宽。即使是现在,在他的床头,依然摆着电脑方面的书籍。2012年,一位塘沽的保险代理人被骗到北辰区后被杀害。犯罪嫌疑人极为狡猾,民警找不到第一现场就很难将其绳之以法。结果还是陈永山,用他的电脑知识在某个论坛里发现了租房线索,并很快按图索骥找到了杀人案的第一现场。
“1996年12月20日,一名中学生被绑架撕票。1997年5月23日我们才抓到凶手,整整用了153天……”至今,很多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刑警,都忘不了案件侦破当日,陈永山的悲伤和眼泪。这些案件,在陈永山脑海积淀,成为一串串永不磨灭的数字。
随他从宁河县办案回市区,在东丽区华明镇附近,陈永山曾让司机停车,站在一块小土坡上长时间凝视远方:“这里,发生过一个性质极为恶劣的案件……这样的犯罪分子,我一定要抓住他!”
记者手记
吃苦方能吃香,有为才能有位。
即将年满59岁的陈永山,一个快退休的老刑警,如此执著于公安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带队侦破了数千起重案要案。一次次孤身涉险,一次次剥茧抽丝,风风火火,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风雨无阻。个人得失,一身病患,都付之笑谈中。
曾有人问他,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不”觉得累?他说:“这种工作不是我一个人在干,好多时候我在办公室,我们的普通民警却在冰天雪地里蹲堵,所有天津公安人都是这样拼,使命催着我们不断向前!再说我是领导,更不能显得累,要让大伙看到我就有精神,有依靠,有干劲!”
“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李大钊的名言,陈永山或许并不熟知,却是他几十年身体力行的追求。(记者 罗骏 记者 孙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