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公共安全

快递业成为公民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2013-01-21 20:49: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1月14日,公安部部署2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展开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统一收网行动,一举摧毁了数个覆盖面广、涉案人员众多的信息交易犯罪网络。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层次较多,总体上可以分为3个环节:泄露信息的源头(大量批发信息)→买卖信息的中间商(收集、加工信息并卖出)→“市场”需求(从事商业活动或实施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下游犯罪)。

  个人信息泄露的利益链条究竟是怎样一环接上一环的,怎样才能从源头上彻底打击此类犯罪?日前,记者对“12·05”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专案进行了跟踪采访。

  北京市昌平区看守所内,26岁的快递员阿巍面对记者采访,一直低着头,语速缓慢、声音低沉。

  突然间,他变得很激动: “之前我的月薪在5000元以上,现在因为卖个人信息,赚了7000块钱,却丢了工作、缴了罚金、坐了7个月牢,太不值了。”

  近期,他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3万余条,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

  而他获取的这3万余条信息,由同伙阿新转卖后,成为杭州一个诈骗团伙实施电话诈骗的客户来源之一。该团伙利用非法所得信息,一年间诈骗金额130多万元,受骗人数4000余人。

  快递业信息泄密调查——

  快递公司某些业务权限设置形同虚设

  去年初,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突然密集接到了300多个投诉电话。

  “对方自称银行工作人员,说是为了回馈老用户,赠送价值1680元的品牌护肤品一套,以及杯子和300元的手机充值卡,而我只需在收货后支付300元。”家住杭州的骆先生信以为真,因为对方 “准确说出了我的姓名、地址,连我办过什么信用卡都知道。”后来才发现,所谓的 “超值产品”均为假货,成本不足50元。

  “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被批量买卖和泄露,已成为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的根源。”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安成介绍,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未能有效封堵住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源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这起案件中,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信用卡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源头竟是快递公司的快递员。

  “银行和我们单位有协议,我们要给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客户寄送信用卡,所以我们单位有他们银行的客户资料。其他银行的客户资料也都有。”但阿巍只是一名快递公司的普通派件员,平日所能接触的,只是由他负责取、送的快递客户的相关信息。那么,由他提供的3万余条客户信息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

  “我在操作点的电脑上发现了两个文件夹,里面有3万多条客户个人信息明细,可能是以前系统管理不完善时留下的,我就全部复制下来了。”阿巍说。

  “你们的电脑业务系统是怎样管理的?”记者问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登录账号,每个账号都有不同的权限。”

  “以你的权限是否能看到具体工作单?”

  “我本人的账号是没有这个权限的,但我们操作点工作用的就一台电脑,系统就一直挂在那里开着,登录的用户是我们经理。如果我的客户询问他的货到哪里了,我就会到这台电脑上去帮客户做货物追踪。”

  “你们经理的账号权限是什么?”

  “可以看到工作单情况,包括收货方的姓名、地址、电话。”

  快递单明码标价——

  每条信息0.4元到2元不等

  这3万多条信息共卖了约1.3万元,其中,负责获取资料的阿巍分到了7000余元。事后,他认为 “卖亏了”,原因是 “低于行价标准”。

  “平时干活时,就经常模糊地听其他同行说起过卖信息这件事,信息根据质量、价值的不同,卖出的价格在0.4元到2元之间。后来才知道,我们这3万多条信息属于质量好的。”

  负责找客户、谈价格的阿新说:“这在快递同行中,已经是个不能说的秘密。”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一些专业的网站、QQ及论坛上,包含客户信息的快递单号竟被明码标价销售,已然成为一种“地下产业”。在QQ群查询中,记者输入 “快递单”,得出的群有100多个,人数最多的群有500余人。其中有的直接在QQ群介绍中写道:“群主利用工作关系,每天都有真实的快递信息和单号。”价格在0.5元到1.5元不等,并且有包月价格,与上述阿巍所说的价格基本一致。

  对于以上现象,某快递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对客户信息是当作商业机密来管理的,并有相应的规定,业务员刚进公司培训时都会讲清楚,违反规定泄露客户个人信息将受到相应处罚。

  彻底打击需各方合力——

  买卖信息现象已侵蚀到各行各业,危害极大

  随着网购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单号若是被肆意贩卖,将危及上亿网购群体的个人信息安全。

  “这类 ‘源头’是在此次专案行动中,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之一。”刘安成进一步解释道,“如今犯罪分子无孔不入,倒卖信息涉及部门已从传统的工商、银行、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部门,向房产、物业、保险、邮政、快递等各行各业迅速蔓延。”

  而买卖的信息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令人触目惊心,如银行资料、户籍、出入境、航班、护照、车辆、宾馆住宿、房产、婚姻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的开户资料、通话记录、手机定位等,涉及公民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信息作为下游犯罪的源头,极易引发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各种新型犯罪,并与绑架、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等黑恶犯罪合流,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刘安成表示,打击源头是本次专案行动的核心,只有源头问题解决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才有保证。这次专案行动有力打击震慑了此类犯罪行为,以后要对此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刘安成说,单靠公安一家很难彻底打击此类犯罪,各个部门要反思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有保护义务,也要有保护措施,加强监管。(记者 唐琳)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多地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加强信息保护,打击电信诈骗
·“两新”组织热议网络信息保护决定
·网络信息保护:众望所归之举
·网络立法筑起公民信息保护三重防线
·推进网络法制建设 加强网络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正当时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正当时
·[视频]锻造网络信息保护的“法律之盾”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