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北京打车难现象调查:的哥称主因是堵车

2013-01-21 11:43: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黑车为何禁而不止

    面对打车难,也有很多市民选择了打黑车。黑车是城市的一块心病,对乘客来说却不一定。

    “通州这边,(出行)全靠黑车。”这是住在八通线梨园站附近的欧阳先生的切身感受,“这边的黑车一直很多,我下了地铁经常打黑车回家。”北京的黑车不仅出没在通州这类市郊地带,在望京、回龙观等新兴住宅区附近也都能见到,几乎出了五环,出租车就很少了,除公交外,占据交通运输主要市场的就是黑车了。为了调查北京“黑出租”的状况,我来到市民反映黑车泛滥最严重的通州梨园站附近。

    从梨园站一出来,就有很多三轮车抢着问“去哪儿”,再走一段,到了车站与道路相接的地方,路两边停着十几辆黑车,只要有人从这里经过,揽客的吆喝声就此起彼伏。就在这条小路的末端,立着一块写有“拒绝黑车,珍爱生命”的警示牌,警示牌下面就停着几辆黑车。与料想的情况不同,这里的居民似乎并不恐惧黑车,有些乘客甚至还很愿意乘坐黑车。欧阳先生直言:“一般坐黑车都是去我知道的地方,很少会乱要价。”同样住在附近的季女士也坦言:“偶尔会坐黑车,但是晚上从来不坐。黑车一般都不会乱要价,因为这边的车很多,如果要价太贵就坐别人的。”

    我从梨园站乘坐一辆黑车去中国传媒大学,看到路过的城铁站口都有几辆黑出租和三轮车,却几乎看不到正规出租车。我问开车人在这边开黑车的月收入,该司机说:“有好多职业干这个的,早上7时就出来了,拉到晚上11时多,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吧。这边外来人口也多,来京也没得干,他们就靠这个挣钱。关键还是有市场,要是大家都不坐这车,也就不会有这么多黑车了。”

    看来,通州黑车横行已成常态。如果要彻底治理黑车,就必然会使附近的居民出行不便;如果不治理,那么这些没有正规运输资质的外来人口搞客运,始终是城市的一种不安全因素。正规出租车不愿意来这里,而市民又确实有这个需求,“黑出租”的治理似乎面临着两难,所以就连黑车司机也认为,“整顿”行动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里的“黑出租”似乎已经形成独有的运营方式,漫天要价的情况少,很多乘客甚至和相熟的司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长期乘坐。

    与通州情况不同的是,在北京西站这类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地点,黑车的确很“黑”,漫天要价,从西站到北京站竟要100元的高价,到六里桥长途汽车站要价180元。听出租车司机说,这样的价格是正常打车价格的3倍都不止。有的黑车甚至不和乘客事先商量价钱,等乘客下车时再漫天要价。

    不可否认,北京打车难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密切相关,无论堵车造成的运力下降还是郊区黑车泛滥,都与城市快速发展、市民乘车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关。城市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打车难背后牵动着各方的利益与需求。市民的需求如何满足?出租车司机的权益如何保障?这都是“打车难”现象背后难解且待解的大问题。

    城市管理问题之二:打车难(上)(读者聚焦)

    我为何总打黑车

    现如今,在京城打出租车成了众所周知的难事儿。不仅是刮风下雨、上下班高峰期,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时间和路段,出租车也不是想打就能打到的。有时候在路边一站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看到别人坐在出租车里自己不由得“羡慕嫉妒恨”,偶尔好运气很快打到了车,真觉得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

    就在你感叹打车难、行路难的时候,黑车悄悄地来了——“去哪儿啊?要车吗?”态度比出租车司机还好,要价也还算公道,还能顺便享受一下砍价的乐趣。特别是在打车无望、感到无助的时候,黑车简直就成了“便民模范”,令人感到可爱可亲。从此,我们的生活便与黑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