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承德“四有一创”活动促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格局形成

2013-01-18 08:45:2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一间破房子,两张破桌子,几个老婆子,全是烂摊子”,这是人们对居委会的印象。然而走进承德市双桥区世纪城社区多功能厅,却是一片热闹祥和的气氛,20多位老人正忙着排练节目。72岁的王素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社区组织居民参加网络春晚节目海选,我和老伴都报名参加了合唱团,每星期都要到这里参加活动,乐呵着呢!”

    为了解决社区“少人干事、缺钱办事、没场所议事”的问题,2010年以来,河北省承德市在全市157个社区居委会实施了“四有一创”活动,到2012年底全面实现了城市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章理事,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目标。

    承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李海健对记者表示,“四有一创”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通过落实“四有一创”,使综合服务管理机制、社区警务机制、治安防控机制、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和应急处突机制在社区得以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格局的形成,让广大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到社区事务管理当中,形成了“共创平安社区、共建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社区安全指数、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有人干事:人人都是热心肠

    据李海健介绍,“四有一创”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现“有人干事”。为此,承德市按照每1000户5至7人的比例配备社区工作者,每个社区保证有两名以上国家正式工作人员;通过“居民自治选、后备干部派、专业人才聘、志愿队伍补”等办法,配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班子;选派市县区直机关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社区工作,各区新提拔的科(局)级干部,要先安排到社区工作一年以上。

    年近80岁高龄的葛守仁老人是承德市双滦区元宝山街道输送机社区党委第四党支部书记兼社区巡逻队队长,老人退休不退岗,不辞辛苦地为社区文化建设奔波忙碌,成立了由32人组成的马路合唱团,还为输送机社区编写社区之歌等文艺作品。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助人为乐、发挥余热是我做人的原则,我把对党、对社会的热爱都融入到作品当中,是这些作品让我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经过多方努力,承德目前共调整充实社区工作人员750多人,每个社区平均有工作人员7.8人,人员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到70%以上,一支适应社会转型、满足群众需求的工作队伍正在形成。

    有钱办事:有了保障底气足

    承德在“四有一创”活动中,一方面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将工作经费、人员薪酬以及服务设施、社区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先后投入450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并将每个社区年均办公经费由4000元提高到4万元,通过“单位帮扶社区、领导认岗履职”对社区直接帮扶,对社区建设在水、电、气、暖等费用上予以优惠;另一方面,通过社会赞助、费随事转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动员企业、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社区建设,吸纳社会力量发展社区公益事业,稳步建立社区财富积累机制,真正实现了“供血”向“造血”的转变,为社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有场所议事:生活丰富幸福多

    走进承德市的每个居民社区,都能见到一栋栋紫罗兰色调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工作人员在紧张有序地忙着“一键通式的养老照料”、“一站式的缴费”等便民服务,居委会的大妈守着公章在自己家里办公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在社区用房上,承德采取新开发小区建设、机关搬迁后划转、政府投入新建或租赁、原有社区改造等办法,千方百计增加社区用房面积。到2012年底,全市已新增社区用房面积达2.4万平方米,实现了每个社区具备500平方米的活动用房(包括办公室、警务室、服务站、计生站、活动室等)和1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了社区用房统一服务标识、统一装饰风格、统一外墙色调的“三统一”。

    64岁的白秀云家住双桥区世纪城社区,平时就喜欢和老姐妹们唱唱歌跳跳舞,可过去只能到离家很远的市中心去活动。自从建起社区活动中心,白大妈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了,她高兴地说:“如今我每周过来三回,美滋滋地唱唱歌,然后就溜达回家做饭了。”

    有章理事:社区自治效率高

    自承德市委2010年初发布《关于推进“四有一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之后,又陆续出台了17个支持性文件,组织了18次现场办公,统一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综治、民调、民政、社会保障、计生、物业管理、志愿者服务等12类32项制度,指导县区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和34项规章制度,建立起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政策制度体系。

    承德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根本在于还权于社区、还权于居民。双桥区探索出了社区建设“8910”工作模式:下放人事选免权、财务管理权、民主监督权等8项权力,完善依法自治、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9项职能,强化民主管理、目标管理、考核培养等10项机制,切实提升了社区的自治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2012年3月,双桥区被民政部确认为河北省唯一的“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双桥区世纪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悦向记者介绍,现在社区重要事项都由社区党支部提议,党支部、居委会商议,社区党员代表审议。社区居民代表决议,议事结果公开,工作成效由居民评议。“实行社区自治,不仅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也让大家对社区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我这个书记也好做多了!”

    和谐创建:小社区有大作为

    家住双桥区碧园社区的陈桂明到社区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办理失业证年检,从填表到备案,10分钟就办好了各种手续,顺便又在大厅缴费处窗口缴纳了有线电视费。她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办什么事儿都不用出小区,直接上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又省时又省力。”

    按照“小办公、大服务”的理念,承德各社区普遍建立起了以就业、社保、救助、计生、调解等为主题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了水、电、暖、气、讯“一站式”缴费平台,开通了“96096”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社区提供的各类服务项目达140多项,初步形成了“10分钟便民服务圈”。同时,开辟了图书室、娱乐室等文体活动场所,开展文艺演出、法制宣传、帮教互助等活动,全市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到3万多人。

    承德依托“四有一创”建立起“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建设格局,实现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多样化、最大化。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的凤凰社区创办“警民联防”体系,社区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东园社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做得卓有成效,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脱管和重新犯罪,为此全国首家社区矫正管理局在双滦区挂牌成立;文庙社区开办老年公寓,为老人提供衣食照顾,94岁高龄的李国忠老人虽然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但在老年公寓不愁吃不愁穿,他动情地说:“我在承德生活了几十年,住得越来越放心,过得越来越舒心,社区就是我温馨的家啊!”

    承德市以“四有一创”社区建设活动服务于群众,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如今,社区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均大幅下降,而邻里矛盾纠纷已不多见。(记者 马竞 实习生周宵鹏)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视频]河北承德:交规虽严格 花钱就销分
·河北承德:法治方式经营首都北大门
·承德全力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
·河北承德印制盲文版消防常识二十条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 做好“小管理、大服务”
·河北承德警方夏季行动破案三千余起

·河北承德警方夏季行动破案三千余起
·河北承德发展两千农村消防志愿者
·河北承德警方召开赃物返还大会 价值4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