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警务迈进快车道
——河池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建设侧记
信息化改革,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加强社会管理、维护辖区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广西河池市公安局果敢地将信息化建设定位在公安工作“桥头堡”的高度,举全警之力,苦战3年,打赢了这场信息化建设攻坚战。
打一场全警信息化战争
“河池以科技强警、信息主导警务为切入点,举全警之力,在3年内打了一场信息化建设翻身仗。”河池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文建中说道。河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公安科技信息化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于区内兄弟市。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市公安局党委优先安排科技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完成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中心、指挥决策体系、技术防控体系、行政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3年中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视频监控探头3800个,治安卡口56个,协助侦破大要案件近千起。
几年来,河池公安局提出“打一场信息化建设的全警战争”的口号,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突出信息化建设投入、运行管理、实战效能3个重点,实现“点上有探头、出城有卡口、线上有巡防、面上有警力””,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实战能力和群众的安全感。
“天眼”覆盖实现精确打击
2012年8月至9月,河池市的东兰、巴马、凤山3县连发歹徒洗劫金店的恶性案件。民警运用多种信息手段侦查,发现3县系列抢劫金店案系同一犯罪分子所为。通过调取数据和视频监控录像,警方发现四川籍的李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通过各种信息应用平台,掌握了李某的活动轨迹。2012年9月下旬,当嫌疑人李某欲在巴马再次作案时,被伏击民警抓获。
河池市的警务信息化建设力求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特别是在视频监控建设中,牢牢抓住“天网工程”建设这个龙头,根据“政府出资、企业承建、公安使用”的工作模式,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投入“天网工程”建设资金8750万元,推动“天网工程”建设。目前,由河池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河池市中心城区治安监控系统已启动。建成后,河池市城区将新增360个高清监控探头、6套治安卡口及6套电子警察,成为公安机关打击、防范各类犯罪的一大利器。
在监控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河池市各级公安机关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分布、治安状况等因素,做到点线面结合,科学确定监控密度,合理布建监控点,确保重点部位全覆盖,初步形成“场所有探头、小区有录像、道路有监控”的视频监控体系。都安公安局建成覆盖城区的高清治安监控视频体系,为都安实现5分钟区域合围、10分钟城区“关门”、15分钟城外“协兵”围堵的处置突发案(事)件的快速反应目标提供必要条件。
由于加强警务信息化建设,河池市各级公安机关的打、防、控、管等实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012年,警方借助视频监控系统相继破获“河池系列盗窃耕牛案”、“巴马7·10命案”、“东兰网吧系列被盗案”等311起重特大案件,全市刑案破案绝对数同比上升48.65个百分点,治安案件查处数同比上升8.16个百分点。
搭建警务技术支撑平台
近年来,河池市公安局打破警种壁垒,搭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机制,凸显了现代警务机制的集约效应。
单就“警综平台”的应用,全警就实现网上办案、执法考评监督、绩效考核一体化应用,民警只要打开电脑,各种办案流程、办事指南、考评监督情况、绩效成绩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河池市各级公安机关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开设了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大力推行网上预约、网上管理、网上办公等警务工作,不但降低社会管理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让群众直接享受到公安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质、高效服务。
□特约记者 刘勇
·河池警方社会管理创新系列报道之“打击犯罪篇”
·广西河池:依法行政 亮点纷呈
·河池市委政法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广西河池:消防宣传“大篷车”下乡进村
·广西河池天峨检察院检察建议规范银行系统信用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