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为了民工兄弟最朴素的幸福追求浙江省法援部门一直竭尽全力

2013-01-15 14:35: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法制报 

    浙江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大省。为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这些民工兄弟背井离乡、夫妻分居、忍受无法照顾老人和儿女的苦楚,来到城里从事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工作。而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在付出艰辛劳动后却拿不到工资。“能及时领到工资”是民工兄弟最朴素的幸福追求,而这也一直是浙江省法律援助部门在努力探索的课题。

    2012年,浙江省司法行政部门联合人力社保、工会等,开展了为期1年的法律援助“情暖农民工工程”。期间,全省共接待农民工法律咨询48631人次,办理农民工案件23951件,受援农民工达39053人,为农民工取得利益或挽回经济损失1.39亿元。

    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伟强说:“我省已经实现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案件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标准。对农民工因其他合法权益受侵害申请法律援助的,也都尽量降低经济困难的要求,尽可能给予援助。”

    快捷高效:两月工资两日讨回

    几个月前的一天,宁波新晶升印务包装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周某突然下落不明。公司的69名员工这才知道,老板欠着2000多万元的外债,跑路了。而此时,公司已欠了员工2个月工资,更要命的是,公司既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接到援助申请的当天,奉化法律援助中心立即指派援助律师介入。“当时,这家公司虽然还有厂房未处理,但实际上已资不抵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员工的劳动报酬享有优先受偿权,但先决条件是企业账户内要有资金或者企业的机器设备已有合适的买主。”援助律师了解到,这家公司已作为另案被告在宁波市某区法院被起诉,因而公司的基本账户已被法院查封。至于“现存机器设备”问题,周某更是早有预谋地在跑路前,将所有机器设备转移。

    两难之下,考虑到员工报酬兑现的效率,援助律师决定从“账户内资金”寻求突破口。在多方努力下,法院最终同意新晶升公司资金账户优先支付员工工资。随后,奉化法院开通了“绿色快速通道”,快速立案并调解成功。69名员工成功讨回了劳动报酬共计26万余元。从援助律师介入到调解成功,仅仅花了2天时间。

    “快捷、高效”一直是我省法援对待民工维权的关键词。

    目前,我省正在建设省、市、县(市、区)、乡镇四级联网的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推行法律援助案件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指派措施,民工兄弟可就近在法律援助工作站方便申请法律援助,努力实现“零等待”。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审批时间限制在3日以内,许多地方做到了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对涉及人数众多的群体性维权案件,各地先行指派法律服务人员提供法律服务,事后补办有关审批手续,一些地方对农民工案件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五优先。

    创新方法:一封邮件让“失踪”老板现身

    “我们忙活了那么久,老板一直跟我们玩失踪。没想到,援助律师的一封电子邮件,就帮我们要回了工资。”几个月前,杭州西湖区某公司的13名员工被拖欠工资6万多元,老板余某一直不接电话也不露面。无奈之下,员工们向西湖区法援中心求助。

    浙江之江律师事务所的援助律师在与余某联系未果后,连夜起草了律师函,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余某和另一公司股东。“我在邮件里头明确告知他们,拖欠员工工资已经涉嫌违法,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恶意拖欠员工工资的规定,如果其继续恶意拖欠员工工资,将有可能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并且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和办公地点,希望他们主动出面解决这起欠薪纠纷。”

    律师这招果然给力,没几天,援助律师就接到了余某的电话,表示愿意接受调解。之后,13名员工如数拿到了所欠工资及相应经济补偿金。

    为民工兄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维权渠道,全省各地法援部门始终在不断创新。

    嘉兴市在全国率先打造“12348掌上服务”平台,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随时查询、随时交流、随时受理的全天候移动服务;温州、金华、衢州等地对于路远事急、因伤病行动不便的农民工提供上门服务; 舟山市向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受援人发放了法律援助周转金,帮助他们在讨薪维权期间,渡过生存难关。

    同时,为了提高援助案件的质量,各地援助中心也不断“自我加压”。衢州市积极完善法官对法律援助个案监督的意见反馈制度,实现法官对律师办案背靠背监督机制;杭州、温州、绍兴等市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库,根据受援人的意愿结合志愿律师的专业特长,指派律师进行援助;绍兴、温州、丽水等地还在“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设置咨询人满意度评价机制,提高法律援助咨询质量。

    记者 陈岚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