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诉信访案件中,部分上访人员对法院和法官的不信任加大了案件化解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青岛中院主动与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邀请律师参与化解信访案件。截至目前,由中院分流至法援中心的53起信访案件中,40余起实现息诉止访,其中16 起案件当事人在律师指导下实现诉讼请求,获得一致好评。
“原来法官没有骗我,我再也不找法院的‘麻烦’了”
“一直以为法官是在故意推托责任,原来法官没有骗我啊!我再也不来上访,再也不找法院的‘麻烦’了。”说这话的是老上访户孙某。
孙某因不认可当地政府办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一、二审判决均以该案不属于行政案件为由驳回其诉讼请求。孙某不服,经常到法院闹访。法官多次向其解释法院无权审查集体土地使用证的办理,但孙某始终认为法院在推诿责任。法官将该案交到法援中心后,经过律师耐心解释,孙某终于明白该案确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后在律师指导下,她通过正常渠道实现了诉请。
对于经历一、二审判决的当事人,上访时对立情绪非常严重,法官费尽口舌往往也是事倍功半,而律师作为第三方参与接访,充分发挥其在调解矛盾纠纷中有公信力与亲和力的优势,打消当事人的不合理想法,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
“谢谢你们免费帮我打赢官司”
上访人员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困难,他们不会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希望通过上访引起关注,从而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法官会及时联系法援中心,由律师提供免费咨询和代理诉讼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陶某是青岛某建筑公司职工。1996年,陶某因伤病回家待岗,其间他又患上脑梗塞丧失部分行为能力。2011年,陶某得知自己早已被单位除名,遂将该公司起诉至法院,随后到中院上访。
接访中,法官发现陶某因患病不能完整表达诉请,且生活非常困难,便联系法援代理该案。律师认真研究案情后,认为公司的除名决定违反当时的《企业职工奖励条例》等法规、规章。针对这一错误的除名决定,律师多次到建筑公司协商,同时,法官也一起做建筑公司的工作,并告知其陶某的现状。经过法官和律师的共同努力,建筑公司同意调解。拿到补偿款和调解书的陶某高兴地说:“谢谢你们免费帮我打赢官司,法院真好,律师真棒!”
“原来法院这么做是为我们好啊”
周某与青岛某公司工伤赔偿案中,法院一审判决该公司赔偿 21万余元。 双方均不服,上诉至青岛中院。 该案被发回重审后,周某妻子王某开始上访。
律师与其交流后得知,王某是因为担心案件发回重审后被改判而上访,于是律师详细解释该案因原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损害其合法权益,才被发回重审。最终王某的担忧消除。 王某感激地说:“ 我们老百姓不懂法律,听了律师解释后才知道,原来法院这么做是为我们好啊。”
青岛中院一名多年从事信访工作的法官深有感触地说:“有的当事人不了解法律规定,遇到问题就上访,而律师可以发挥熟悉法律和政策的优势,解疑答惑,将信访案件化解于萌芽状态。下一步,我们将邀请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化解,实现案件的圆满解决。”
孙震 曾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