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5时,天色尚暗,50岁的彭勤顶着寒风走向颍上县社会儿童福利院,为福利院孩子们准备早饭。昏暗的路灯下,彭勤却发现院门口有个包裹,走近一看棉袄里包着一个女婴,孩子已冻得全身发紫。
“这是今年9天以来,第四个遗弃到福利院的婴儿了。”颍上县社会儿童福利院院长朱峰告诉记者。由于查找没有线索,这个仅三个月大的女婴成了这家福利院的第230名成员。
仅去年,就有37名儿童被遗弃或送到这里,平均每十天一名。这些孩子中大多数患有唇腭裂、唐氏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
在朱峰看来,那些将孩子遗弃在福利院旁的父母,“可能觉得院里条件还比较好,还可能因为王家玉的名气”。朱峰提到的“王家玉”曾是国内最大民间孤儿院的负责人,自1994年从街上领回第一个流浪孤儿起,他先后收养过500多名孤儿。18年间,有的孩子病重不治,有的孩子长大离开,但再困难他也没有主动送走过一个孩子,到现在王家玉仍是这两百余名孩子的“父亲”。2012年颍上县建起了社会儿童福利院,他的民间孤儿院也终于“转正”,如今73岁的王家玉受聘为这家福利院的名誉院长。
“现在孩子们生活的条件好多了,我的心里也踏实了。”在王家玉看来,这座耗资600万元、占地40亩的福利院比自家的院子好得太多。孩子们住进了带卫生间的卧室,游戏活动室、图书室宽敞明亮,福利院还专门配备了帮脑瘫儿童恢复行走能力的康复室。
更让王家玉欣慰的是,现在所有孩子都办理了户口,适龄的孩子上了学,患病的孩子也在民政部门的安排下接受治疗。现在每个孩子每个月还可以享受到1000元补助。
福利院的条件好了,可福利院里的工作人员却没法和孩子们一样开心。最让福利院头疼的还是接收的孤儿越来越多。有的外地人也将孩子遗弃到福利院周围,一些孤儿也被送到了这里,福利院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据颍上县民政局局长魏伟计算,过去一年福利院共花费达600万元,其中有一半是县财政支持的,“拿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的补贴来说,上级财政补贴有300多元,剩下的部分都要县里出。”
护理员也是福利院的一大短板。现在的35名护理员绝大多数都是超过60岁的农村妇女,在护理班班长张晓晨看来,她们有爱心,但文化程度不高,照顾这些身患疾病的孤儿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要24小时陪着这些孩子,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年轻人又根本不愿意来。”
颍上县民政局局长魏伟认为,他们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找到家庭寄养,或被领养,毕竟那是几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和福利院里一个大人照顾几个孩子的情况完全不同,家的温暖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因为不少孩子都患有疾病,加上收养门槛很高,过去一年中福利院里只有7名孩子被领养走。
“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福大家新年好!”在游戏活动室里,十几个四五岁大的孩子在护理员的带领下唱着歌。听着歌声,站在门外的朱峰叹了口气:“今年,压力会更大,但我们肯定尽力不让一个孩子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