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法——我当全国人大代表的五年》这本书,是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三峡画院院长周森在去年年初完成的。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周森透露,这本书仅花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初稿。“写这本书没有自我炫耀的意思,就是觉得自己当选人大代表这五年来,亲身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见证了中国民主的进步,感受到一名人大代表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并且代表的话语权得到充分重视,因此不吐不快。”周森说。
五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任职期,对于周森而言,是一个逐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很光荣,同时,如何扎实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也是周森不断探索实践追求真理的源泉。
在这五年间,周森提出了26条建议。针对我国车险市场上车损险“无责不赔”霸王条款严重侵犯车险消费者利益的现状,周森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尊重司法权威废除汽车保险“按责任赔付”条款的建议,呼吁职能部门尽快撤消违法行政行为,废除霸王条款。周森告诉记者,同年6月,保监会就此项建议进行了书面答复。答复中称:无论有责无责,被保险人(车主)均可以选择向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机动车辆损失险代位求偿索赔指引(征求意见稿)》也出炉了,“按责任赔付”霸王条款有望被终结。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周森提出了关于增加食品安全方面违法成本的建议,他认为,从源头上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可采取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的思路。
如果在网上搜索“周森”,会发现他更为著名的一个标签是“慈善家”。15年来,他共为社会捐款一千多万元人民币,在全国捐建了周森爱心学校及敬老院。2005年,联合国授予他“世界和平大使”的殊荣,同时,他也是中华慈善大使。因为一直从事慈善事业,周森也注意到了慈善事业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捐赠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资金的安全性还存在隐患;有的部门把社会自愿救助捐赠活动转为变相摊派,挪用甚至侵占捐赠款等。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周森一直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呼吁。而且,每年的建议也随着他的思考和社会现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次会议、二次会议他的建议侧重谈慈善文化的培育;三次会议他注意到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诈捐”、“裸捐”事件,提出关于提高慈善公益事业公信力的建议;四次会议他则提交了关于完善基金管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
让周森更为骄傲的是,他参与了慈善法的起草工作。周森说,这部法就是要从体制上完善我国慈善事业,彰显慈善透明的理念。透明完善的慈善立法需要“齐头并抓,多措并举”。周森期盼着这部法律能够早日出台,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记者席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