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社会治安

广东东莞:对未来治安好转充满信心

2013-01-09 10:54: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广州日报 

对未来治安好转充满信心

东莞公安重拳出击,“三打两建”成果显著。

对未来治安好转充满信心

严小康。(资料图片)

“治安”连续八年成为“头等大事”。

    “治安”连续八年成为“头等大事”。

    社会治安连续8年列“十件实事”之首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严小康接受记者专访称: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根本上、体制上、机制上,从深层次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釜底抽薪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能保证以后的效果可以长久,并坚持下去。(改革)不是搞运动式的,我对以后东莞社会治安的好转是充满信心的。”

    权威解读

    核心提示:

    昨日(8日)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2013年“十件实事”正式公布,“治安”再次位居首位,连续八年成为“头等大事”。这说明了东莞整治社会治安的决心和力度,也和东莞建设“六个东莞”、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并将平安东莞建设摆在首位的精神一致。

    记者就东莞社会治安等问题对东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严小康进行专访。

    严小康表示,上任以来,通过基层警务机制改革警力下沉、安装智能视频监控、引进警犬下社区参与巡逻等一系列措施和改革,整个社会治安往好的方向发展,发案率比原来下降了很多,案件处置率提高,并且建立了长效机制,“我对以后东莞社会治安的好转是充满信心的。”

    改革:分局警力至少下沉20%

    按照今年“十件实事”的要求,要加强治安管理。要求创建平安东莞,整合全市村(社区)治安联防队伍,规范村(社区)治安联防组织管理;改革警务运行机制,落实警力下沉,将机关警力最大限度下沉至基层一线岗位,其中市局机关警力下沉10%,分局机关警力下沉20%;加大治安防范和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实现治安、刑事有效警情及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3%。

    其中落实警力下沉一项成为加强治安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6月11日,南城西平派出所率先在全市实行基层警务改革试点工作,9月底,南城公安分局将警务改革全面铺开至全部17个社区。

    根据改革的要求,将南城分局辖区派出所直接拆分成“小单元格”,大量建设社区警务区,由警务全面行使派出所权限。目前,南城分局已有82%的警力下沉到警务区,办证等大量原属公安分局和派出所的服务审批权限也下放给警务区。各警务区直接向分局负责,而派出所仅作名义上保留,负责枪械及档案管理。

    南城警方称,试点以来,南城分局警情有了明显下降。

    此前,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卢伟琪也称,东莞共有警察1.1万多人,去掉市局机关、监狱看守所及1600多名交警外,各镇街公安分局共有警力7000多人,其中在基层派出所的3000多人,机关各科室分配的警力太多,这种配置不科学。

    昨日,严小康在接受采访时称,按照警力下沉的要求,未来至少会按照市局机关警力下沉10%,分局机关警力下沉20%来落实,如果有空间的话,还会继续推进。

    成效:试点警务区实现单月零发案

    基层警务机制改革到底效果如何,据东莞市公安局介绍,在试点的警务区,发案率有明显下降,在一些警务区甚至实现了辖区零发案。

    以南城袁屋边警务区为例,袁屋边社区位于东莞市南城车站旁,东莞大道、莞太路、环城路贯穿整个社区,治安相对复杂。如何搞好辖区治安防控工作,新任袁屋边警务区警长江本泽一直为此头疼。

    为了搞好治安,江本泽每天都会到辖区巡逻,他一家一户上门走访艺展中心的管理层、公司员工和商铺业主,积极听取他们对改善周边治安的意见和建议;他又积极协调艺展中心的管理层和商铺业主,建议他们将监控探头连接到警务室的监控平台,全面整合了辖区的视频监控资源;他还积极整合艺展中心和其他单位治安联防力量106人,打造“巡逻民警警务区治安队员护村队员”24小时不间断的“三级巡防制度”,并设置12个签到点规范巡逻制度。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突出重点的原则,江本泽及时调整警力,对艺展中心周边易发案时段和地段,开展巡逻和蹲守,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据介绍,自去年9月13日改革以来,袁屋边10月份发案2宗,11月仅1宗,12月则没有立案,真正实现了辖区零发案。

    前瞻与探讨:

    收编治安员提高见警率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市政协委员梁聚峰说,街面见警率对于改善治安状况非常重要。在前日的分组讨论中,在谈到见警率问题时,梁聚峰说:“路上如果能看到警察,市民心里就会有安全感。发案率、破案率等数字虽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感、信任感。”

    见警率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基层警力不足,除了将警力下沉,东莞警方表示,今年,东莞将开始收编全市49000多名治安员,统一为辅警或者协警,此举是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重要举措,也是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梁聚峰建议,东莞可以考虑学习北方一些大城市设置“片警”的做法,片警与所在的一片区域的每家每户都有经常的联系,经常串串门,感情很好,相互都建立了信任。

    对于收编治安员的做法,梁聚峰表示大力支持,“我支持同工同酬,支持给治安员与民警平等的待遇,因为他们本身也同样辛苦。”他认为,“虽然以往有些治安员素质可能比较低,但如果该给的都给,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那么他们的素质不可能会低。”

    梁聚峰指出,收编治安员的方向是对的,改善治安关键在于收编后如何加强对治安员的管理、培训和使用。

    对于警力下沉改革,梁聚峰十分支持,“警力下沉很好,警力本来就应该在基层。”

    最大限度把警力和各种巡防力量摆上街面

    昨日,记者从大岭山镇代表团得知,今年大岭山代表团提出的建议也和社会治安有关。

    该代表团提交的题为《关于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促进平安东莞建设的建议》希望,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和各种巡防力量摆上街面,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动态防控网络。

    建议称,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整治社会治安,连续多年将社会治安治理列为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更是提出了“平安东莞建设”,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平安建设的举措,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和决心。

    其建议:进一步完善街面防控网。按照“专业警种巡线,社区民警管面,群防力量护点”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和各种巡防力量摆上街面,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动态防控网络。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社区防控网。要把社区作为防控工作的“主战场”,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深入发动物业保安、社区干部、“红臂章”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治安巡防工作,推动社会管理阵地前移、工作前倾;进一步完善单位防控网;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网。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体户、住宅小区等社会面的视频资源纳入公安机关资源,真正实现全市治安监控资源“大共享”。

    委员代表

    看警务机制改革

    警力下基层获一致赞同

    市政协委员、南城篁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冯炳强:我一直工作在社区一线,对警务前移非常赞同,南城作为试点效果大家都看得到。我认为,第一,见警率比较高。以前我们这个社区大概1平方公里左右,配备2名民警,现在有8名民警。他们天天都下去巡逻,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第二,群众办事方便了。以前群众办事要跑到公安分局去,不太方便,现在把分局、派出所的业务移到我们社区来办,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非常好。第三,民警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密切了。民警巡逻到群众家里嘘寒问暖,有利于社会和谐。

    应该根据镇街特点实行

    市政协委员、广东医学院教授张怀岺:(警务前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各个镇街可能跟南城不一样。首先,财力的支持不一样;其次,复杂程度可能和南城不一样;第三,外来人口的密集程度可能跟南城也不一样。希望实行改革时要考虑到各个镇街的特殊情况,制定一些特殊的方法,特别在预防犯罪上起到更好的作用,进一步改善东莞的社会治安(状况)。

    多些培训提高警员素质

    张怀岺:提高警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参与联防的警务人员的素质,使基层人员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发挥治安作用。有一些(民警)下了基层会带动基层、特别是联防的警务人员素质整体提高。这种素质包括工作素质、动作迅速的素质,使基层治安更好。只有基层治安更好,整个东莞市治安才会得到良好的改善。

    专访严小康:

    今年是立体化社会治安管理体系落实年

    昨日上午,严小康参加石排镇代表团分组讨论,其中也多次提到社会治安管理的话题。随后,记者就东莞社会治安管理、基层警务机制改革和治理交通拥堵,以及最近热门的史上最严新交规等热门话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谈

    警务机制改革

    用半年时间再选八个镇街试点

    记者:今年年初,关于基层警务机制改革的现场推广会已经举行,到目前为止,警务机制改革进度如何呢?

    严小康:按照我们市主要领导的意见,警务机制改革是一个比较大的事情,还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不要一下子把面铺得太开,但是一定会做,所以我们打算,再用半年的时间,加大试点的面,初步打算在今年上半年再选八个镇街搞试点,在这八个镇街成功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广。

    记者:这8个镇街确定没有?

    严小康:这几天正在最后的确定阶段,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准备涵盖好的镇街,中等的镇街和差的镇街,这样下来,在复制方面就有了可操作性的依据了。

    警力下沉如有空间还会继续推进

    记者:报告里提到了警力下沉的比例问题,人数有没有最终的确定?

    严小康:有最低要求,市局最低必须精简10%,分局最低必须精简20%,实际上从南城的试点经验来看,完全超过了这个比例,分局机关现在只占了16%左右,其他80%多全部下到基层去了,所以新的一年,我们还是要求都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这也是作为十件实事的要求来进行的,这个比例和力度我们历年都没有尝试过,如果还有空间的话,我们还会往深层次推进。我们的目的还是通过警务机制的改革,提高管事率和见警率,这样的话,整个社会的治安服务方面才能更到位。

    东莞警务机制改革不是“搞运动”

    记者:您觉得在您上任后,东莞的治安状况有没有一个提升?您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是如何看待东莞治安现状的?

    严小康:我觉得这一年来,整个社会治安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案件的发案率是比原来少了很多;第二个,处事率则提高了;第三个,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根本上、体制上、机制上,从深层次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釜底抽薪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能保证以后的效果可以长久,并坚持下去。(改革)不是搞运动式的,我对以后东莞社会治安的好转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未来一年,在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和社会治安管理上,是否会有新的举措和更深层次的变化?

    严小康:新的一年,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总的还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党的十八大的要求,要完善立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我们的 “四化五警”也是为了完善这个。

    去年我们抓了不少试点,新的一年就是要逐步推广,去年的试点已经涵盖了“四化五警”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做的是,必须采取稳妥的办法,先采取试点的办法,成功后再逐步推广。宝成市长也说了,新的一年是落实年,同样在我们公安机关里面,新的一年也是落实。就是在去年一年这么多试点的基础上,逐项工作往深层次推进,每一项都要抓落实,见成果。

    谈

    城市“治堵”

    公务员错峰上下班仍在调研论证

    记者:关于东莞治堵,有什么看法和举措?

    严小康:报告里面列出三个交通比较拥堵的点,我们会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这三个点,一个一个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过去一年,我们在治堵方面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也获得了方方面面的认可。

    记者:错峰上下班推进得怎样?

    严小康:现在还在论证阶段,因为涉及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方面,大家反映都不尽相同,所以这个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因为涉及到大的改革问题,所以要慎重起见,要花较长时间论证,也会学习其他一些地方成功的经验,等成熟后,我们会提交给市委、市政府来决策。

    谈

    “最严”新交规

    要让每个驾驶员

    养成良好驾驶习惯

    记者:您对新交规怎么看,特别是闯黄灯的事情?

    严小康:公安部已经公布了,对于闯黄灯的行为,还是以教育为主,这个我们还是按照上面的要求执行,平时要加强教育和宣传。每个驾驶员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记者:对于史上最严交规的说法,您怎么看?

    严小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来说,本来黄灯就是警示驾驶员不要通过,但是你一定要通过的话,那某种程度上也带有冒险的成分,绿灯行,黄灯停,要形成自觉的习惯,大家养成这样的习惯去约束自己,是不是最严,就见仁见智。

    记者:您平常驾驶时看到黄灯一般怎么处理呢?

    严小康:我一般看到绿灯一闪,我基本都停下来了,更别说黄灯了,因为谁知道这个路口有没有黄灯呢?每个地方的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有黄灯,而有的地方是直接由绿灯转红灯,所以每个驾驶员在这个时候就不要冒这个险了,要自觉停止,没有必要争这一两分钟,有可能会带来伤害。大家关键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遵守交通法规的规定。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社会治理东莞闯新路
·广东东莞:辖区刑案发案率降42%
·东莞常平站前派出所辖区刑案发案率降42%
·东莞探索园区服务型党组织新模式
·东莞:“莞香花”推动共青团“转型”
·广东东莞:青年社会组织推动共青团“转型”

·广东东莞:青年社会组织推动共青团“转型”
·中央综治办肯定东莞“三打”成绩
·东莞:积分入户超生处罚年限或放宽
·广东东莞:低保医疗救助限额 提至8万元
·广东东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