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公安重拳出击,“三打两建”成果显著。
严小康。(资料图片)
“治安”连续八年成为“头等大事”。
社会治安连续8年列“十件实事”之首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严小康接受记者专访称: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根本上、体制上、机制上,从深层次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釜底抽薪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能保证以后的效果可以长久,并坚持下去。(改革)不是搞运动式的,我对以后东莞社会治安的好转是充满信心的。”
权威解读
核心提示:
昨日(8日)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2013年“十件实事”正式公布,“治安”再次位居首位,连续八年成为“头等大事”。这说明了东莞整治社会治安的决心和力度,也和东莞建设“六个东莞”、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并将平安东莞建设摆在首位的精神一致。
记者就东莞社会治安等问题对东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严小康进行专访。
严小康表示,上任以来,通过基层警务机制改革警力下沉、安装智能视频监控、引进警犬下社区参与巡逻等一系列措施和改革,整个社会治安往好的方向发展,发案率比原来下降了很多,案件处置率提高,并且建立了长效机制,“我对以后东莞社会治安的好转是充满信心的。”
改革:分局警力至少下沉20%
按照今年“十件实事”的要求,要加强治安管理。要求创建平安东莞,整合全市村(社区)治安联防队伍,规范村(社区)治安联防组织管理;改革警务运行机制,落实警力下沉,将机关警力最大限度下沉至基层一线岗位,其中市局机关警力下沉10%,分局机关警力下沉20%;加大治安防范和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实现治安、刑事有效警情及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3%。
其中落实警力下沉一项成为加强治安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6月11日,南城西平派出所率先在全市实行基层警务改革试点工作,9月底,南城公安分局将警务改革全面铺开至全部17个社区。
根据改革的要求,将南城分局辖区派出所直接拆分成“小单元格”,大量建设社区警务区,由警务全面行使派出所权限。目前,南城分局已有82%的警力下沉到警务区,办证等大量原属公安分局和派出所的服务审批权限也下放给警务区。各警务区直接向分局负责,而派出所仅作名义上保留,负责枪械及档案管理。
南城警方称,试点以来,南城分局警情有了明显下降。
此前,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卢伟琪也称,东莞共有警察1.1万多人,去掉市局机关、监狱看守所及1600多名交警外,各镇街公安分局共有警力7000多人,其中在基层派出所的3000多人,机关各科室分配的警力太多,这种配置不科学。
昨日,严小康在接受采访时称,按照警力下沉的要求,未来至少会按照市局机关警力下沉10%,分局机关警力下沉20%来落实,如果有空间的话,还会继续推进。
成效:试点警务区实现单月零发案
基层警务机制改革到底效果如何,据东莞市公安局介绍,在试点的警务区,发案率有明显下降,在一些警务区甚至实现了辖区零发案。
以南城袁屋边警务区为例,袁屋边社区位于东莞市南城车站旁,东莞大道、莞太路、环城路贯穿整个社区,治安相对复杂。如何搞好辖区治安防控工作,新任袁屋边警务区警长江本泽一直为此头疼。
为了搞好治安,江本泽每天都会到辖区巡逻,他一家一户上门走访艺展中心的管理层、公司员工和商铺业主,积极听取他们对改善周边治安的意见和建议;他又积极协调艺展中心的管理层和商铺业主,建议他们将监控探头连接到警务室的监控平台,全面整合了辖区的视频监控资源;他还积极整合艺展中心和其他单位治安联防力量106人,打造“巡逻民警警务区治安队员护村队员”24小时不间断的“三级巡防制度”,并设置12个签到点规范巡逻制度。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突出重点的原则,江本泽及时调整警力,对艺展中心周边易发案时段和地段,开展巡逻和蹲守,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据介绍,自去年9月13日改革以来,袁屋边10月份发案2宗,11月仅1宗,12月则没有立案,真正实现了辖区零发案。
·社会治理东莞闯新路
·广东东莞:辖区刑案发案率降42%
·东莞常平站前派出所辖区刑案发案率降42%
·东莞探索园区服务型党组织新模式
·东莞:“莞香花”推动共青团“转型”
·广东东莞:青年社会组织推动共青团“转型”
·广东东莞:青年社会组织推动共青团“转型”
·中央综治办肯定东莞“三打”成绩
·东莞:积分入户超生处罚年限或放宽
·广东东莞:低保医疗救助限额 提至8万元
·广东东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