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的就业方式多样化催生了频繁的跨区域流动;个人对组织和集体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特征,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社会阶层逐步分化,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各种矛盾增多。尽管交通、通信日益便捷,但是基层社会管理仍有“盲区”和“真空”。
现实要求我们反思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改进为民服务的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近日,太原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建立起了“四级”联动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将手机、GPS系统、无线定位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城市管理和社区管理,从而使得垃圾堆物无处藏身、违法停车及时纠正、社区环境越来越美、治安状况显著提升。据悉,不久之后,太原市将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
一条街上哪里有乱停车?哪里有垃圾未及时处理?一条街上有多少个社区,一个社区里有多少栋楼,每栋住宅楼上住着哪些住户……过去,想弄清这些数字需要多个部门多天调查。如今,通过四级联动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只要轻点鼠标,各种信息便一览无余。如有突发事件,通过固定的视频监控探头、流动视频采集车、3G手机终端三种方式,指挥中心平台可在第一时间看到事发地的画面,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最短时间进行现场处置,并向指挥中心平台进行反馈。
“四级”联动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以网格化社会管理为平台,采用网格化管理理念,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单元,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与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社会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的转变;促进居民服务由“分散服务”向“一站式服务”转变;实现数据直观与可视化的展现。
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有效突破了社会管理瓶颈,把服务和管理结合起来,使陌生人社会转化为熟人社会,使传统社会转向公民社会;消除了管理盲点,扩大了服务范围,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让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使老百姓拥有了一支遍布各个角落的沟通网格和服务团队。可以说,“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顺应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创新。
据了解,到2013年7月,全省将基本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全面形成指挥有力、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运行体系,普遍建立覆盖城乡、行为规范、富有活力的组织网络。有了遍布各个角落的网格和随叫随到的服务团队,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必将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实现小事处置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街道,实现“无缝”民生服务。(王早霞)
·山西三步走推进网格化全覆盖
·山西大同建成首个消防网格化管理村
·山西临汾:社会化管理 实现民爆管理网格化
·山西晋中升级版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