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宣
人类社会在未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之前,社会主义只能在不同的民族国家实践,不同民族国家实践的社会主义,必然带有民族特色,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通过纵向历史维度的比较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让人们深刻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它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由于它来之不易,所以必须备加珍惜;由于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所以必须始终坚持;由于它要面向未来,所以必须不断发展。
第二,通过横向现实维度的比较研究,让人们深刻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实践证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能够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第三,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让人们深刻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把科学理论真正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积极引导人们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领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努力在掌握科学体系、把握理论精髓上下功夫,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势,自觉将这种制度优势转换成为实践成效,并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不断完善现有制度,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需要积极培育并使之成为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牢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深化改革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进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进展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坚定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