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官一年6000余人次下基层
力推便民服务 走访十万余名群众
2012年以来,北京法院紧紧围绕坚持重心下移、深耕基层,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法官下基层活动,实现了法官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全市法院6000余人次干警深入4000多个街道、社区、村镇,走访群众10万余名,化解矛盾纠纷7000多起,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2011年的一天,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汤河口法庭的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响了起来。“喂,您好!我是七道梁村的老王。我家的羊让东头老李家的狗给咬死了,老李不但不承认,还把狗给煮着吃了,这事你们能管吗?”“老王您好,您如果希望到法庭诉讼,可以准备好以下这些材料……如果您不愿意到法庭来,下个周四到乡里的法庭巡回审判点就行了,我们现场给您解决……”七道梁村是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最东北端的村庄。要是往常,老王要打这个官司得起个大早,坐上2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能来到法庭。现在一个电话,法庭就能现场化解纠纷,最后在法庭调解下,老王的问题得到了化解。老王的待遇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市法院系统的固定工作机制。早在2011年,怀柔法院就启动了便民服务试点工作,并在2012年5月全院推广,经验做法得到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肯定,全市法院在下基层便民利民方面推出了多项举措。
北京法院着力源头治理,在下基层中搭建矛盾纠纷化解的大舞台。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北京高院党组成员每人确定2至3个联系点,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全市三级法院均实施院庭长每日接访制度,共接访1763人次。开展“大排查、大化解、大接访”活动,全市法院982人次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接访1698人次,接待来访群众4618人次。东城法院开展法官驻街道、进社区、进网格活动,选派优秀法官进驻辖区街道参与社会管理、靠前化解矛盾,开展法律咨询、普法讲座160多次,参与矛盾化解、信访接待480余起。西城法院探索法制教育进校园、矛盾化解进社区、依法行政进机关、献计献策进企业、法律宣传进军营、“三重四快”进重点工程活动,引导法官切实转变司法理念,改善作风形象。朝阳法院在群众“家门口”设立“片区法官工作站”,延伸审判职能、方便群众诉讼,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进行了专题报道。怀柔法院开展“百名法官访基层”活动,深入基层村镇188次,走访群众及企业500多户,化解矛盾纠纷160余起,提出司法建议26条。密云法院设立267个巡回审判点,深入农村集镇开展现场立案、巡回审判、送法下乡、就地执行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
北京高院通过开展司法文明礼仪专项检查,要求全市法院在深入群众过程中倾听群众意见、拉近干群关系、培养群众感情、转变作风形象。制定出台“非在编人员五项禁令”,集中开展以“六个一”为重点的纪律作风专项整肃活动。组织“首都法官爱民月”和“首都法院开放日”活动,接待各界群众1500余人,为1000余名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送温暖、送法律、送服务”工作,为11156名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1578万元,为141起案件当事人发放救助金2888万元。开展“双优法官”评比,110名办案数量多、质量高的“双优法官”人均结案331件,没有发生一起涉诉信访问题。
北京法院还将艰苦地区、基层法庭的体验式锻炼,作为青年干警入职“第一课”,1454人通过培训被授予初任法官资格。门头沟法院聘请街乡群众工作者为青年干警的“社会导师”,组建青年法律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引导青年法官在为民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石景山法院创设“法官留学”机制,将年轻法官派到基层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参与社区群众工作。密云法院编纂《走近密云》手册,介绍民风民俗、方言土语,帮助青年法官尽快了解县域县情。平谷法院组织青年法官下乡实地考察,邀请普通百姓与青年法官开展风土民情的交流,组织青年法官撰写下乡日记,提高青年法官群众工作能力。(记者 刘玉民 通讯员 王佳)
·2012年北京经侦挽回经济损失四亿元
·北京经侦挽回经济损失四亿元
·北京警方提醒小心“无抵押贷款”
·北京去年侦破经济犯罪案万余起
·北京:火车站购票禁用一代身份证 24种证件可购火车票
·北京元旦假期接待中外游客153万人次
·北京元旦假期接待中外游客153万人次
·北京查获2500余箱非法烟花爆竹
·北京去年破电信诈骗案6730起
·北京两天查获非法花炮2500余箱
·北京今日气温创入冬新低 风力减小阳光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