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报告在部署2013年工作时有这样一段精辟论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加快建立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和完善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创新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肩负社会管理重要职能的省公安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深入基层调研,立足本省实际,顺应民意,精心谋划。近日,记者就这一主题采访了省公安厅负责同志。
省公安厅明确提出,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作为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建立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维护稳定是公安机关的首要政治责任,也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吉林省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全省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民警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血汗甚至生命。在新的征程中,全省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和维稳处突工作,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和重点问题源头解决,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大调解,在“三调联动”中主动发挥作用,努力消除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的隐患,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加强应急处突力量和机制建设,牢牢把握应急事件处置工作的主动权。
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进一步加强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建设。辽源市、吉林市、松原市等地公安机关进一步完善社会效果显著的军警联合巡逻机制。在农村,以“平安大喇叭”为重点,全面推进“十户联防”和多户联防互助工程,在边境地区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使绝大多数边境村屯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与此同时,各地要继续强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使基层警务室遍布全省城乡,治安防范触角有效延伸前移。使全省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和完善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
在新的一年里,全省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工作,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控、虚拟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问题,全省公安机关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将积极探索推行以居住登记和居住证为核心的“一证通”制度,推动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协会、流动人口服务工作站和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深入推进户籍改革措施落实,全省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将出台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落户限制方面的新举措。打破政策瓶颈,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在就医、就学、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分享均等的公共服务,增强大家的社会归属感,这也是公安机关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具体体现。
省公安厅多次强调,服务发展是公安机关的第一要务。2013年,全省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高效服务、贴心服务,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扎实做好服务“三重一小”工作,建立健全与企业的日常联系制度,在大型企业和企业集中区派驻警务室或派出驻企联络员,指导企业开展治安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坚持“面对面”接待服务与网上“键对键”沟通互动相结合,重点推行对110报警人、案件当事人、窗口办事群众的回访制度,深化警企共建、警校共建、警村共建等活动;统筹网上网下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充分运用“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服务大厅”和网络微博、QQ群等新型媒介拓宽联系服务群众渠道,搭建警民联系新平台,进一步回应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吉林:惩防并重开展涉农惠民专项工作
·吉林北大壶:"拆"除旧生活 "迁"向新幸福
·吉林:符合条件进城务工者子女可在吉报考
·吉林敦化构建三级监管网络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吉林靖宇行政审判引导依法行政
·吉林:“慈善救助情暖万家”活动启动
·吉林:“慈善救助情暖万家”活动启动
·吉林检察“四个转变”贯彻修改后民事诉讼法
·吉林松江河:警力不足靠创新从严治警靠制度
·吉林司法行政“三服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吉林司法行政“三服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