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提出了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为我们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遵循。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举措。
努力唱响网上主旋律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网上主旋律。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和谐理念、传递美好情感、守护道德良知。充分认识和发挥互联网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渠道,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网络媒体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扶植一批品牌新闻网站,形成一批取信于民、为民所系、为民所用的主流新闻网站,掌握网站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精心打造一批主流网站的优秀强势论坛,让主流、权威、真实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空间。发挥网络多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丰富表现形式,增强用户的使用黏性。
打造品牌栏目。以建设原创优秀栏目为突破口,大力扶持华龙网的“两江论坛”、天涯重庆的“天涯社区”、腾讯大渝网的“大渝评论”等栏目,使之逐步形成特色和品牌,提升重庆网站在全国的地位和舆论影响力。网站要吸引受众,必须在栏目设计上体现地方特色,着力表现重庆文化的特点和亮点,重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要充分抓住重庆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建立立体化的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一是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互联网设备制造、基础电信运营、信息内容服务等网络文化企业要加强资源整合和相互合作,延伸拓展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网络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二是完善网络媒体发展布局。推动网络媒体进一步向文化娱乐、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和行业细分,构建定位清晰、功能互补、模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网络媒体群。三是开发重庆网络文化产业传播的内容资源。把优秀地域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市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四是充分重视现代技术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和基础工程来抓。五是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培育发展壮大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企业。
打造网络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西部的互联网产业高地。以北部新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载体,重点打造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化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重庆环球互联网产业孵化园为载体,重点发展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服务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建设综合性文化传媒基地为抓手,发挥自身优势延伸产业链,推进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
加快建设网络文化队伍
一是健全和完善网络文化人才的发现培养、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网络文化建设事业。二是支持高等院校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培养网络文化创意、技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三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增强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五是人事部门在公务员的招考、培训、考核中,加大网络文化知识的比例,充实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六是坚持机制引才的方针,吸引一批善经营、懂管理的网络文化人才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七是加快推进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建设,建立标准明确、规范有序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着力提高民众的媒介素养
提升网络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各类网站要积极开展相关业务讲座、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确立正确的强调价值判断标准,认真履行“把关”的重要职责,在对海量信息进行认真筛选和组织时,更多考虑文化取向、法规伦理,进而在方向上确保信息内容与舆论引导的正确无误、来源权威、格调健康,坚决杜绝虚假报道和有偿新闻,抵制低俗之风,彰显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提升网民的自身素质,加强进行道德规范和诚信自律。从根本上降低整个重庆的舆论风险甚至是社会风险的方法,就是逐步完善从中小学生到成人的民众媒介素养教育,明确法律权限,规范网民行为,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保证重庆的网络文化可以在一个系统而健康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利用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的媒体素养教育;另一方面,开展对成年人的媒体素养教育的普及型培训,把媒体素养教育渗透到社区和家庭教育的各个层面。建立社会、媒体、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媒体之间长期的、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出版专门的图书、报刊或制作媒介素养教育节目等方式,来满足人们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需要。
切实提升
网络文化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实行刚柔结合管理,强化行业自律。实行刚性管理,就是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严格管理政治性网站及网上政治性言行,严肃查处网上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实行柔性管理,就是在把握网络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依据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把党和政府的意志转变为网民的自觉行动。
整合网络文化管理的行政资源。网络文化具备其它文化形态不具备的时空压缩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不良信息传播问题、网络安全、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都是网络文化业现实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市要整合现有的与网络文化建设相关的行业管理资源,形成较为集中和统一的管理机构。明确党委、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基层责任,各区县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加强本地区的网络文化管理。
坚持“三位一体”,提高监督管理能力。一是内容管理。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上意识形态的管理。围绕网站内容建设、论坛管理等特定主题定期进行阅评,加强对各网站的工作指导,加强对网上舆情的收集和分析,及时抑制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和有害信息的传播。二是安全监管。公安部门应围绕网络用户安全意识提高、联网单位安全措施落实、网络安全环境改善、网民安全感增强等目标,扎实推进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在重点网站统一设置报警岗亭、虚拟警察、网络警察工作室和网络信息安全报警处置中心。三是行业自律。通过互联网协会开通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积极搭建互联网行业公众监督平台,号召各网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和树立网络文明新风。
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协同能力。在加强分块管理的同时,强调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形成以联席会议为基础,以会商协作为平台,以舆情研判为重点的联动管理模式。(罗锐华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