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日报报道: 经过长达一年的征集、筛选,2012年12月31日,在培育“山西精神”推动转型跨越座谈会上,该省正式宣布“山西精神”的表述语为:信义、坚韧、创新、图强。省领导胡苏平、安焕晓、张平、卫小春出席座谈会。
座谈中,来自不同界别的代表畅谈了对于“山西精神”的理解和感受,大家一致认为,以信义、坚韧、创新、图强为内涵的“山西精神”,反映了一代又一代山西人共同创造、传承、践行的价值追求,揭示了山西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核与精神动力,体现了山西独具特质的人文内涵和山西人秉持的精神品格。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表示,培育“山西精神”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需要,是提升区域品质、塑造区域形象的内在要求,全省上下要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机关“五进”,广泛宣传“山西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山西精神”,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平原)
■关于内涵——
在文明进程中,一种精神能展现一个地域发展的生机。而这种精神既不是几个标志性建筑就能代表的,也不是单纯地择取曾经的文化辉煌,而是集中展现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面貌。正如我们所要培育的“山西精神”。
追溯过去,不论是关公,还是晋商,都是以“信义”立身立业,为人敬仰。因此,以“信”为做人之本,以“义”为行事之规,便铸就了三晋之魂,也成了“山西精神”的鲜明特征。
山西人一直崇尚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寨精神、右玉精神,骨子里总透着那么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劲儿,这让山西人不仅能干事,还能干成事。在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提出后,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感到,需要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激励人们前行,而这种不竭动力就是“山西精神”,融合了明礼诚信、舍生取义的“信义”,吃苦耐劳、执著无畏的“坚韧”,勇于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自强、追求卓越的“图强”。
■关于提炼——
整整一年。从2012年1月1日启动,到2012年12月31日发布,“山西精神”经历了社会征集、专家初评、群众投票、征求意见、完善提炼、报请省委、公布宣传7个阶段。期间,不但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参与,更有学生、农民、离退休干部等社会群体的关注。在征集期间,共收到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000余名热心人士的1.3万多份稿件;在投票阶段,全省有超过120万人次参与。
“山西精神”的征集提炼过程成为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参与者,省委党校副校长高健生说:“在征集提炼过程中,大家都在思考山西人贯通古今的本色之所有,在追问促进山西更好更快发展必须的风骨之所需,在寻找凝聚感召山西人民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之所在,在认识立足现实、继往开来的实践要求之所为。”
■关于动力——
常言道,相由心生。“山西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是通过活生生的人的精神和气质表现出来的。
正如省社科院副院长贾桂梓所说,“山西精神”的提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宣传放大,树起一个精神标杆,用精神鼓舞人、激励人,为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工作者,她表态,将进一步深入解读“山西精神”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实质,把践行、培育“山西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广泛宣传、有效传播上发挥作用。
除了依赖执政者的不懈努力外,“山西精神”的落地更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
“公司在刚刚投产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才使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无不体现着信义、创新。”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玮说,作为一个山西人,他也必将以坚韧、图强的精神回报山西,尽快打造一个高层次人才集聚地,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山西添砖加瓦。
全省900万青年中的杰出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同学也深深地被“山西精神”所感动,并承诺作“山西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托、唱响“转型跨越作贡献,青春建功新山西”的青春之歌。还有省地震救援二队王宏伟,誓将“山西精神”融入“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履行使命、崇尚荣誉”的追求之中,把队伍建成遂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拳头力量;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窦银科,一个用“山西精神”行走在地球两极的勇士,他将以科技创新为己任,持续科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