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社会管理:百姓“遮风挡雨”的暖色“屏障”

2012-12-31 11:01: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曾经,社会管理作为新名词并不为大众熟稔。而今,踏着时代的钟声,社会管理工作朝颜已改,风貌一新。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的鄂尔多斯市,正意气风发,稳步迈向社会管理的新春天。

    近期,康巴什新区农家乐社区手机信息平台正式建立,并已成功为居民发去一份问候信息。手机信息平台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沟通和联系,同时为以后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打下良好基础。目前,社区有80%的居民都已入网,真切感受到了平台带来的便捷。

    手机信息平台的建立,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是鄂尔多斯市关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个“视角”。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鄂尔多斯有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在这一年,鄂尔多斯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如既往,以点带面,从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矛盾隐患排查化解、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搭建、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区域化党建、特殊人群管理等多个切入点出发,进行集中攻关和突破,“服务周到化、联系遍布化、行为归属化、管理扁平化、手段精细化”跃升为工作新亮点。

    主轴

    便民利民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之“主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鄂尔多斯倾力于民生,多地搭台,多处唱戏——

    一“唱”:将苏木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内容强力推进,全市74个苏木乡镇、街道通过改扩建或新建等方式,全部建成500平米以上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

    二“唱”:统筹农、牧、林、水、房管、人口计生等服务部门和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执法部门资源,组建民生服务队和联合执法队两支队伍,同时在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的偏远农牧区,开通了“民生直通车”、“卫生流动车”、“流动警务室”等,打造流动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驿站”。

    三“唱”:从居民缴纳水电费等日常小事到办理社保、就业、食品安全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大事都能在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一站式”办理。

    三台“大戏”唱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老百姓“坐”在家门口就能看“戏”,“两支队伍”和流动平台上街、进村、入户,让老百姓近距离享受缴纳费用、办理证件、领取低保等各类温情服务。年初以来,鄂尔多斯市已累计为群众办理日常服务事项、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合理诉求15.7万多件。在城市中心区街道、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社区规划打造10000平米、5000平米和2000平米,集公办幼儿园、敬老养老、医疗保健、便民服务、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矛盾调处、党组织活动阵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服务管理平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此,基层服务管理工作新姿屡展。

    除三台“大戏”飨民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还是群众的“娘家”,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是为群众“遮风挡雨”的“防护墙”。为让群众把问题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通过制定风险评估办法,先后对46项重大事项进行风险评估,避免了新的社会矛盾滋生和蔓延。建成市、旗(区)、苏木镇(街道)到嘎查村(社区)四级群众工作体系,并在农牧区推广“四权四制”、社区建立“四位一体”等民主协商决策机制,让老百姓自己说自己的理,自己判自己的是非,最后口服心服,把矛盾及时化解在事发地。

    辅轴

    “主轴”是一架“机器”运转的核心,“辅轴”则像周围的“支架”,让“主轴”转动力度张显,整体和谐。当好各类人群的“保护伞”正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辅轴”,以全力运转维系一方平和,安稳一方民心。

    2012年,鄂尔多斯市因人施策、分类施治——对转移进城农牧民,深入落实提供一份工作、一份社保、一份补贴,一套住房的“四个一”配套措施,同时,开展菜单式就业培训为其掌握一技之长搭建平台,让他们不但生活朝夕有保,而且人也朝夕欢颜。对外来务工人员,分区域统筹规划建设劳务市场,推行工资“打卡直发月结月清”制度,并逐步推广“居住证”,使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务工暂住人口在务工、住房、就医、就学等方面共享发展成果和同城化服务。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和孤残儿童、社会闲散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易肇事肇祸及各类精神病人、农村牧区“五保户”和城市“三无”人员等特殊群体,设立了专门的管理工作机构,做到底数清晰,管理到位。

    目前,市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基地、精神卫生康复中心等“两基地两中心”全部启动建设,部分已投入使用,二者合一共为社会管理添筹加码。

    引擎

    如果社会管理是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那么,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就是机器的“引擎”,是核心,是指引大方向的“罗盘”。

    党如旗帜。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内核”,这项工作的完善让社会管理工作有血有肉,精神饱满。为切实打破条块分割、行政壁垒,消除管理真空与盲点,我市将苏木镇、街道3/4的党员、干部下沉到了嘎查村、社区,旗区直部门2000多名机关干部下放到基层一线,全部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在苏木镇、街道设立了“区域党委”,在嘎查村、社区设立“联合党委”,推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块共管”的服务管理模式,让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共铸共建,欣欣向荣,让百姓心情舒畅,欢歌颂党。

    信息如沟通密码。

    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血脉”,无数根血脉的搏动才能撑起“躯干”的自由运动。其一,鄂尔多斯市各苏木乡镇和街道、嘎查村和社区形成了由5598个小网格责任区为管理单元组成的无缝隙、全覆盖管理系统,让街道、社区的社会管理职责得到了明确,使网格内事事有人管。其二,网格内建立起房屋包括出租屋管理数据库,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数据库,嘎查村社区单位包括“两新组织”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社会服务管理量化统计、分析和评价。其三,依托“数字鄂尔多斯”智能城市平台,以中心区为先导,成功打造了“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等便民服务品牌和“数字城管”、“数字安监”等管理保障品牌,实现了居民不出社区尽享数字化服务。

    2012年,在坚强承受经济下行之压力的同时,鄂尔多斯市社会管理工作依然坚韧地迈着铿锵步伐,行走在民生的大队伍中,像一颗耀眼新星,冉冉升起在西部,用闪烁的语言期待着来年的更精彩。作者: 王红梅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鄂尔多斯:"三大"机制提升队伍破案攻坚能力
·鄂尔多斯社保服务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鄂尔多斯东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鄂尔多斯交警“打、防、管”三字诀治理交通
·内蒙古鄂尔多斯:“小卡片”带来社会大平安
·鄂尔多斯市司法局落实“三到”服务

·鄂尔多斯市司法局落实“三到”服务
·鄂尔多斯市司法局落实“三到”服务
·鄂尔多斯:司法厅厅长助力农民工微博讨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