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昨天(12月27日)公布,2011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为97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01%,为近5年最高水平。卫生消费弹性系数为1.56,即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卫生总费用增加1.56%。
北京市2011年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卫生总费用和政府卫生投入增长较快,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中,政府、社会、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28.19%、46.37%,25.44%。政府卫生支出增长速度达到14.01%,高于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与新医改工作启动前的2008年对比来看,2011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重下降了7.06个百分点,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从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构成来看,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费用是77.19亿元,增速为20.50%,高于县医院和城市医院的增速;流向社区卫生机构费用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2011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核算总额为977.26亿元,机构流向法核算的总额为1383.32亿元(不含财政对军队医疗机构的投入),机构法核算结果比来源法多出406.06亿元(41.55%)。据专家分析,大量外地患者来京就医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2011年北京市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外来就医费用占到49.77%;北京市药品零售机构中外来居民购药金额比例为25.41%。这既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城市的地位,又凸显了北京在卫生资源配置、规划以及服务组织方面承载的较大压力。(记者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