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保稳定、保发展、保民安、强基础、强队伍”为目标,以治安防控一体化、社区警务专职化、为民服务便捷化为重点,深入开展警务机制创新,有力推进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治安防控一体化
新增高清探头4000个,建成视频监控平台12个;建设移动警务平台13个,打造“5分钟控制圈”
在治安防控方面,襄阳市公安局以治安视频监控网、移动警务平台为重点,一体化推进相关警务机制创新,确保辖区治安持续稳定。
在前期建成高清视频监控探头6000个的基础上,襄阳市公安局决定新增高清视频监控探头4000个。同时,全市建成视频监控平台12个、治安卡口系统60套,基本完成了县际治安卡口监控系统建设。
为提升治安防控效能,襄阳市公安局积极推行移动警务平台防控模式,在市区合理规划建设13个移动警务平台,科学配置巡警、交警等警力和巡逻出警用车,实现一警多能。工作中,移动警务平台与8个出城治安卡点相配合,形成“5分钟控制圈”,进一步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
10月23日,襄阳市首个移动警务平台投入运行。这个平台配备了3辆巡逻车、2辆警用摩托车和30名民警、60名协警,按照“五班三运转”勤务模式,承担接处警、巡逻防控、治安盘查、应急围堵、交通管理、便民服务、宣传提示等职责。据介绍,今年年底前,7个移动警务平台将投入运行;明年年底前,规划建设的13个移动警务平台将全部投入运行。
社区警务专职化
建成警务室434个,配备专职民警755名;严格落实“三捆绑”、“三个加”,警务效能实现“三个倍增”
在社区警务建设中,襄阳市公安局协调将社区警务室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规划,与社区建设同步推进。同时,他们以派出所“三队一室”(社区警务队、案件侦查队、巡逻防控队、指挥研判室)勤务改革为牵引,严格落实“一区一警”、“一区多警”制度。目前,全市共建成警务室434个,配备专职社区民警755名。
在努力提高社区民警待遇的基础上,襄阳市公安局严格落实社区警务 “三捆绑”、“三个加”,使社区警务效能实现了警力、工作效率、服务能力“三个倍增”。工作中,社区民警工作开展情况及评价考核与社区工作、社区书记(主任)和网格员捆绑进行,有效激发了社区民警主动联合相关力量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市局部署推行社区警务“三个加”工作模式:一是成立以社区民警为主体,以网格员为辅助,信息员、巡逻队员共同参与的“1+N”社区警务“组合体”;二是合理部署双休日警务运行机制,打造“5+2”管理服务新模式;三是推行社区民警错时工作制,实现管理服务“白+黑”全覆盖。
今年以来,襄阳市社区民警累计受理、代理居民服务事项510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200余起,采集更新人口等基础信息9万余条。
为民服务便捷化
成立行政审批科,一个窗口办结相关事项;出台六条举措,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在开展为民服务工作中,襄阳市公安局始终将“便捷化”作为首要选择。
为给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襄阳市公安局今年专门成立了行政审批科,安排民警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所有公安行政审批手续在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凡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手续齐全的,一次性办结;手续不全的,一次性告知、两次办结。
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襄阳市公安局出台了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发展6条举措,建立了市局领导、分(县)局领导、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四级服务联系企业机制。同时,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企业服务热线,建立侵害企业案件快速侦办机制,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此外,襄阳市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网上公安”等互联网公安工作平台建设,不断将便民服务延伸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政务公开、网上办事、网上互动、特色警务”的定位,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对“网上公安局”进行集中改版升级。其中,市公安局建设的“平安襄阳网”调整开发新栏目11个,实现了栏目的服务性、功能的实用性、内容的全面性、操作的便捷性,有力提升了便民服务的水平。(记者 罗君临 通讯员 宋明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