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天平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笔者结合吴起县信访工作经验,围绕信访工作五类核心问题,即:对有理的,解决到位;对无理的,解释到位;对贫困的,扶助到位;对缠访的,稳控到位;对违法的,打击到位。在信访制度保障上进行了探索创新,建立和完善了“五项制度”,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实施首位负责制,把责任落实到一把手身上。做好信访工作的核心是落实责任,关键在一把手。一是实施首位负责制,就是要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格局。二是实施一把手“三访制”,即“接访、下访、约访”。通过开展以“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接访,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通过下访调查研究,解决基层矛盾。通过约访,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督办一把手“三单制”,即“交办单、督办单、通报单”。对于日常的信访问题,下发信访案件交办单,明确办结时限和责任;对未能按期办理结案的,下发督办单,跟踪督办;对督办后仍未解决的,下发通报单,全县通报批评,并实施“三问”。
实施一线工作制,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信访工作的活力和源泉在基层,工作的重点难点也在基层。一线工作制就是领导干部到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维护稳定。一是“面对面”深入调查。二是“心连心”沟通化解。三是“实打实”案结事了。
实施群众参与制,把群众监督置于三调联动之中。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群众参与制,就是将群众监督置于三调联动之中,让群众参与、监督和解决信访问题,做到“阳光信访”。一是开展“三问”。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并予以疏导解决,防止民怨聚集。请群众出谋划策解决信访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满意。对于要求到上级上访的群众,由信访干部或村组干部陪同上访,保障群众合理合法反映诉求。二是保障“三权”。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制定事关群众利益的政策时,普遍实行社会风险评估,进行听证对话。对重大信访问题进行公开,吸引群众依法参与司法调解,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保障群众的监督权。三是做到“三公”。即:公平、公正、公开。对疑难信访问题进行公开解决,实行听证、公示制度,让群众评议信访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实施听证、对话等制度,以公开赢得公信,确保公平处理纠纷。
实施应急速办制,把突发性事件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应急速办制,就是对非正常事件或突发问题,采取特殊快速措施应对的制度。一是周密制订应急预案。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订周密的应急预案,并时常进行演练,确保了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打得赢。遇到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实行应急值班制度,随时对各种情况和信息做出快速反应。二是快速处置应急现场。一旦发生集体访,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调派公安等应急力量,维持现场秩序,对过激行为进行果断处置,并及时协调领导出面接访,进行解释引导,平息事态。三是妥善处理应急事件。现场处理后,对事件展开调查,合理的予以解决,没有政策的进行解释说明,违法的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实施集体研判制,把疑难问题及时进行综合处理。实施集体研判制,就是对于信访工作中单靠一个乡镇、一个部门难以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各级会议集体研究解决的制度。一是综合问题多开协调会。对于一个乡镇、部门单独难以解决的信访疑难问题,首先提请包乡领导或主管领导,通过召集各种协调会议予以解决。二是疑难问题召开联席会。对于一般协调会解决不了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提请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解决。三是全局问题提交常务会。对于事关重大的信访问题,提交政府常务会集体研究解决。通过实施集体研判制,及时协调解决了全县信访难点问题,信访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作者:中共吴起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