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社论评论

黑龙江日报:担当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2012-12-21 20:39: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申 林

    党的十八大在部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重要任务时,强调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必须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积极担当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应秉承以人为本。要从根本上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和整个育人工作统一考虑,统一部署,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机制,把德育工作融入到高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

    落实“立德树人”,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落实“立德树人”, 应积极发挥教师作用。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落实“立德树人”,应不断创新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探索高校育人实践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落实“立德树人”,不仅在于立学生之“德”,还应着力立“师德”。从人类文明的视野来看,培养师德高尚的教师是教师培养的永恒追求。纵观人类发展史,教育事业一直承担着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的重要使命,具有强烈的价值引导和强烈的道德责任。《礼记》早有所言:“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高尚的师德蕴含着强大的教化力量,不但吸引、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尤其重要的是,感召着学生的心灵,涤荡着学生的情感,塑造着学生的灵魂。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突出文化育人优势,也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多年来加强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组建本科学校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前瞻的办学理念。其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特别是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倡导实施品位工程,特别是凸显文化品位的作用,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和亮点所在。实践证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化强校,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在力量,对于培养既具有卓越技能、更具有创新思维和卓越品格的全面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卓越工程师”不仅仅在于专业技能的卓越,更在于道德品格的卓越。我们通过实施工程文化教育,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紧紧融合,既致力于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更着力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格;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更着力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正是由于不断增强文化育人的自觉性,将文化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我们培育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倍受社会关注和用人单位欢迎。我们还将以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校为契机,继续深化工程文化教育理念,巩固工程文化教育成果,深入凝练工程文化教育内涵,使其在立德树人上更凸显优势和价值。

    (作者:黑龙江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