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作风是一个老话题。这一次中央政治局针对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作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聚党心得民心之举,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整治沉疴顽疾的决心。
更鼓舞人心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执行规定转变作风。比如,七常委出行“不封路”,在考察时轻车简从;比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摆鲜花、缩短简报,新风扑面……使人感到“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说到做到。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从来都不是抽象的“空谈”,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磨破嘴皮子,不如做出好样子。这个“好样子”,也就是一个好的作风。有句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看干部什么?看干部言行是否一致,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还是又说又做的实干家。上个世纪,中国革命的井冈山时期,江西苏区流行一首民歌,其中唱到“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 “自带干粮去办公”,就是一个好作风,体现了苏区干部确信自己是人民公仆,他们对农民有真情,是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的。
现在干部下基层、去农村,也有“自带干粮”的,如《人民日报》报道的乡干部自带“小饭盒”下基层。但也有一些人下基层是 “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常常以“不扰民”为借口草草了事。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那就是迎来送往积习由来已久,领导同志下基层稍不注意,就会进入事先设置好的“程序”。因此,领导同志下基层搞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就要勇于破陋习,辟蹊径,多一些“自选动作”,少一些“规定动作”。否则,被蒙在鼓里,听不到真话,或被“遮羞墙”挡住视线,看不到实况。实际上,领导同志下基层,只有以一个普通社会问题调研员的身份“身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工棚、广场车站、学校医院、菜场摊点,与普通群众接触,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到群众的期盼和诉求。
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风。早在200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就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长期以来,人民群众正是从党的优良作风中,从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中,感受我们党是否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央新近作出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表明,我们已经有了好举措,定了好目标,关键就在落到实处,见诸行动。
中央领导同志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好规定、好制度的落实结果如何,要用行动来检验。中央强调作风建设常态化,并且以身作则,从改进作风的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这个头带得好。有了各级领导的率先垂范,一定能实现党风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