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细化管理实现效率口碑双赢
包头交警各类违法事故处理“零投诉”
熟知交通通行状况的人可能听过“区间测速”、“绿波带”这些词,但未必知道“早起早落新型交通放行方式”、“左转代行区新型交通放行方式”。“别说他们不知道,就是在交管系统,除包头外,其他地方也不一定知道。”包头市公安局副局长、包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安锐对记者说,上述两项交通放行方式均是他的近期“发明”。
科技强警解决超速难题
截至目前,包头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7万辆,机动车驾驶人将近65万人,公路里程为6724公里。随着包头经济的高速增长,上述3项数据必将大幅度增长,而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头号杀手——机动车超速行驶状况也会更加突出。针对辖区内公路线长、面广、警力缺乏、事故多发等问题,早在2008年,包头交管支队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大面积实行了区间测速(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
“十次事故九次快。”过去,连接固阳县与包头市区主动脉的包固一级公路由于超速而导致事故频发。交管支队在包固一级公路安装区间测速设备以来,查处超速违法行为万余起,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连年大幅度下降,2012年初至今,包固一级公路尚未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目前,包头交管支队共斥资近2000万元人民币,在全市设置区间测速点50余个,区间测速覆盖全市所有国、省道,县、乡公路。测速设备安装后,仅2012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与上年相比下降了62%。公安部交管局在制定区间测速系统技术标准中参考了包头的成功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扁平指挥大幅提升效率
包头交管支队的“扁平式指挥”系统以指挥中心为大脑中枢,直接对单警、路段、区域进行数字化指挥调度,做到集成警力资源,压缩指挥层级,增强快速反应,形成战术配合。
在指挥中心大厅,记者注意到,工作人员信息接收、处置快速、口令清晰、调度准确。
“指挥中心是我们交管支队的核心中枢,它有先期处置、直接指挥、通报协调、装备调用、检查督导、信心归口六大权利,可以全程介入各种交通事件的各个环节,对内直接指挥区域、路段、岗点协同配合,精确用警,综合处置;对外依据事件性质、规模联系相关部门联合处置。”安锐介绍说。
“扁平式指挥”实施以来,包头城区行车速度提升至5%以上,出行时间总体缩短7.8%,早高峰减少8.5%,晚高峰减少7.2%,停车延误减少15%以上,燃料消耗节约6%,交通管理指挥调度时间减少20%。2011年,在保证交通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包头交警首次有了双休日,并形成了常态。
精细化管理换来群众满意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交通民警执勤的一言一行要随时接受公众的监督与评判,每个细节都会影响队伍的声誉与执法形象。”包头交管支队政委李志宇表示。
为此,该支队强化民警执法的规范性,使执勤执法的每一环节都有章可循;日常考核做到制度化,公开透明;对苗头性违法、违纪倾向提前干预,防患于未然;在交通管理上,精细挖掘道路资源,精细组织交通,化堵塞为通途;在交通组织上,提出“寸土必争,争分夺秒”,精细渠化路口,精确配时,达到最大通行能力与最佳通行效率。
2008年以来,包头交管支队在处理各类交通违法事故和相关治安、刑事案件中零错案、零行政复议、零行政诉讼,刑事案件办理准确率100%。2009年,助力包头市获得“实施畅通工程一等(模范)管理城市”殊荣,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自治区评为“百姓口碑最佳单位”。2011年至今,实现了“零投诉”,达到了队伍建设与交通有效管理的共赢。(记者史万森张驰)
·内蒙古包头九原加强巡防提高见警率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普法“升级”
·包头市九原区普法“升级”
·黄河内蒙古包头河段12月1日出现2012年首次封河
·内蒙古包头白云:普通民事案件陪审率100%
·[视频]航拍黄河包头段流凌:部分河段流凌密度60%至80%
·[视频]航拍黄河包头段流凌:部分河段流凌密度60%至80%
·内蒙古包头:局域网上建立预防信息平台
·内蒙古包头警方加强对民爆物品管控
·包头警方加强对民爆物品管控
·内蒙古包头严打盗采稀土资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