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外来建设者也迅速聚集,占到新区将近一半人口。记者从刚刚闭幕的滨海新区两会上了解到,新区根据人口特色和现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尤其在外来人口管理方面独树一帜:
每周六上午,在开发区康翠社区服务中心,来自社区的外来建设者家庭的幼儿都可以在这里参加免费的早教课程。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很多年轻的外来务工父母对于婴幼儿缺乏进行早期教育的意识和条件,这一名为“白云计划”的活动将在两年内,为400名外来建设者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的早期教育。天津开发区城管局副局长吴鹏说,这正体现了开发区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外来建设者:
音频:因为上幼儿园之前的教育,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不是特别重视,但是孩子0-3岁的智力开发、性格培养等等这些又是对孩子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作用。白云宾馆每年出资7万块钱,泰达社会服务中心作为孵化组织,负责对青少年培训中心,在培训过程中的情况全过程进行一个监督。社会服务中心不仅免费提供场地,包括人员的培养,社区来组织这些人员报名。就把组成开发区的各种元素通过这种项目、社会组织,串起来形成一个链。
近年来,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外来流动人口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经接近125万人,占到新区总人口的一半。对此,滨海新区按照“市民化待遇、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要求,通过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今年,滨海新区还启动实施了“家家推进计划”,对几类不同家庭有针对性地、通过创新模式提供公共服务。其中,以外来人口为主的“新市民家庭”也成为其中一个服务重点。滨海新区人大代表、新港街道办事处主任邓大为说:
音频:流动人口,一个是要重点推的叫“家家计划”。我们今年与天津港在蓝领公寓共建流动人口服务站,面对面服务流动青年,给他们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还有更多人口呈点状分布在我们社区,通过我们引进专职人员,到社区家庭,围绕生活质量、生育质量、生命质量,提供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早期教育、老年保健个性化服务,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滨海新区政府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每年财政收入的82%都投向了民计民生。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教育,卫生,社区,养老等。其中在社会管理方面,提出的理念是公平,就是对外来建设者,外来的流动人口都是同城化,均等化。为解决户口问题,2010.2011年分别进行两次评选表彰“优秀外来建设者”达到2500人。滨海新区政法委副书记谢志强说,对于快速聚集的外来建设者,滨海新区已经探索形成了“一二三四”的滨海管理服务模式:
录音:这个一,就是树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待遇同城化。目前全区152所中小学全部面向流动人口子女开放。流动人口与本区从业者都执行统一的五险一金制度,在就业政策,同工同酬,技术培训等方面实现市民待遇。二就是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域覆盖,全员覆盖。三就是实施三类管理,一是针对在工业和服务企业长期工作的外来建设者,二是针对建筑工人和环卫工人,三是对散居在社区的流动人口,把解决住房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四就是提供保障。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大病救助,生活困难救助,助学款救助。以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改革,深化和推进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天津:滨海新区做足水文章
·天津政协滨海新区一届四次会议闭幕 何立峰出席
·天津滨海新区中塘镇流动人口享均等化公共服务
·天津市召开滨海新区重点市政配套工程现场推动会
·天津滨海新区开展价格诚信建设工作
·农工民主党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农工民主党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天津滨海新区法院召开全院大会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天津市滨海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启动
·天津滨海新区:“智慧滨海”快步走来
·天津滨海新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