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出台“3+X”未成年犯罪帮教机制,联合关工委、司法局、企业、学校等,为未成年缓刑犯及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重新就学、就业搭建平台,使之回归正常生活轨道。除了对本地未成年犯的帮扶,同安法院还将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投在了问题留守儿童、外来务工未成年人身上,让司法的暖阳照耀着每一个特殊少年。
关爱问题留守儿童:
从两不管到大家帮
16岁的小吕是江西人,父母因为外出打工,便把他寄养在叔叔家中。处于叛逆期的小吕不服叔叔管教,经常逃学旷课,并结交了一群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在这群人的教唆带领下,小吕抢劫了摩托车,后被群众抓获。
看完案卷,承办法官杨明洁心中五味杂陈。每年,像小吕这样的留守少年犯罪的现象不在少数,他们的成长过程缺乏必要的关注和引导,“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员的误导,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杨明洁心情沉重的告诉记者。
如何挽救小吕等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是同安法院少年审判法官们一直用心思考的重大课题。在小吕抢劫案审理的同时,针对他的帮教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推动中。考虑到小吕的年龄、就学情况及父母在外打工的实际,在征求小吕个人和其家长的意见后,合议庭决定帮他联系一家封闭式管理学校就读。然而,工作却并不顺利。
原来,小吕的学籍不在同安,并把原就读学校开出的转学证明给弄失了。没有学籍、没有转学证明,小吕就等于“黑户”,如何入学,让少年审判法官们煞费苦心。经过法官们的多方奔走,多次与区关工委、司法局、教育局、厦门启明工读学校等部门和单位沟通,最终,厦门启明工读学校大开绿灯,同意接受小吕,让其重返课堂。
近日,同安法院依法对小吕等人抢劫一案作出判决,判处小吕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缓刑二年。宣判后,法官们连同区关工委、区司法局的代表专程将他送到了启明学校,并叮嘱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吸取教训,认真接受矫正帮扶。
“我一定会的,谢谢叔叔阿姨!”小吕和专程从广州赶来的父母紧握着法官们的手,连声道谢。
小吕的案件只是同安法院启动“3+X”未成年犯罪帮教机制成功帮助、挽救未成年缓刑犯的一个例子。2012年以来,该院即致力于此项机制的建设和开展。“3+X”中的“3”指法院、司法局、关工委,“X”则是愿意接收这些迷途未成年人就学、就业的学校和热心企业。
“从对留守儿童的‘两不管’到现如今的‘大家帮’,‘3+X’未成年犯罪帮教机制犹如一支凝合剂,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矫正帮教形式,有效聚合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相关职能单位的合力,并利用社会资源,把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工作促成一项公益事业,最终使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这也是同安法院推动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创新之举。”同安法院院长廖惠敏如是说。
心理援助+就业辅导:
让问题少年获得重生
“没有人是天生的坏孩子。”这是同安法院刑一庭庭长李昌明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对每一起未成年犯罪案件,同安法院的法官们总是坚持开展审前社会调查,了解犯罪的前因后果,采用心理援助加庭外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寻找最恰当的帮扶切入点,为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创造一次重生的机会。对此,即将到厦门银豪饲料有限公司上班的小波深有感受。
小波今年刚满十八周岁,就在生日前不久,他和几个朋友外出饮酒,期间堂哥阿印称被害人阿龙曾打过他,想要报复,让兄弟们帮他。于是,碍于“兄弟义气”,小波跟随阿印等人在路上截住阿龙对其拳打脚踢,导致受害人多处骨折。
案件诉至同安法院,为了查明小波犯罪的原因,法官们逐一走访了小波的家庭、社区,开展社会背景调查。他们了解到,小波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因犯盗窃罪被判入狱,母亲重病住院,小波由奶奶监护,自奶奶去世后就缺乏管教,法律意识淡薄,加之受堂哥阿印的犯罪引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特殊的家庭背景导致了小波的自卑心理和对社会的不正确认识,怎样才能帮这个孩子走出阴影,走向光明的未来?法官们把工夫下在庭审时,更下在了法庭外。为此,他们专门邀请了心理教师担任本案的陪审员,一同参与对小波的释法和心理疏导,勉励他不要自暴自弃,要勇敢面对生活,面对未来。最终,虽然小波因故意伤害罪依法被判处拘役五个月,但他的脸上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我应得的,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反省,好好想想未来。”
案件虽然已经终结,但对于同安法院的法官们而言,工作却远未结束。“对这些孩子不能一判了之,他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一旦入监服刑,留下人生的污点,对今后的就学就业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对他们的未来可能是毁灭性的。我们得多帮他们想想出路!”同安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陈芹菜介绍。
今年11月初,小波拘役期满,迎接他的是法官们和他们带来的好消息。原来,考虑到小波的家庭困难,法官们经过多方奔走,联系到同安区人大代表、古道热肠的企业家叶根宗,让小波到他开办的银豪饲料有限公司工作。
一人一策,针对性帮扶。通过找准挽救的着眼点和感化点,开展庭前社会调查、庭审感化教育、判后跟踪帮教,同安法院的未成年犯罪帮教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校园法制夏令营:
预防犯罪宣传润物无声
“你们喜欢看电影《艋舺》吗?”这是一个能容纳近三百人的大法庭。台上,国徽高悬,审判席、公诉席、辩护席一字摆开;台下,人头攒动,穿着迷彩服的中学生神情专注。同学们没有想到,在旁听了一起抢劫案的庭审之后,杨明洁法官在法制课的开头居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看见同学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杨法官说:“你们看《艋舺》的主角在故事的开头意气风发,其实都是犯罪。这里面有危险驾驶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敲诈勒索罪,最后的结局也是很不好的。所以导演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还是要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听罢,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就这样,新一期“中学生法制夏令营”的法制讲座开始了。
这样的法制课,杨法官已经上了三年。准备法制课,已成为她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每每看到未成年人在庭审时追悔莫及,看到家长在旁听席声泪俱下,杨法官总是想,我们能不能把关口前移,让预防的效果大于惩治,让接受审判的未成年人少一点,再少一点。
因此,每次法制课前,她总是一遍遍地精心筛选案例、修改准备课件,思考用什么方式讲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法律的洗礼。因此,这些精心准备的法制课也取得良好的反响。
有位家长专程找到法院:“我的孩子不听话,我很怕他走上歪路,听说你们给未成年人上法制课,我要带孩子来听!”
课后,那个平日里叛逆的孩子悄悄地拉过杨法官:“杨法官,其实我之前曾经跟同学一起去打人,我现在知道错了。我今天听你讲课才知道,一时冲动可能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除了坚持开展一年一届的“中学生法制夏令营”,今年,同安法院将进一步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触角延伸到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成立“青年法官青少年维权服务队”,组织青年干警与外来员工子女学校共建“七彩小屋”,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辅导功课,网上“认捐”书籍,组织法制猜谜游戏等,这些丰富的互动活动增进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法制意识。同时,该院还在全院干警中号召交纳特殊党费,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
“少年审判,关乎社会和谐。”廖惠敏说:“用法律教育这些迷途的孩子,用温情感化他们回归正常轨道,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们法院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走得更远些、更广些。”(记者 安海涛 通讯员 洪秀娟)
·厦门:按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原则建调解队伍
·厦门市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 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深化平安建设
·厦门举办警营文化周
·厦门消防新规施行一年“六小”场所火灾降45%
·厦门探索创新社会管理五大体系:推进创新筑牢基石
·在厦门感受政务温暖
·在厦门感受政务温暖
·厦门行业专业调解力求"准快好"成功率近99%
·厦门海关创新服务促海西航空工业区展翅腾飞
·厦门33万志愿者协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厦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创新社会管理
·福建厦门何厝边防挂“追缉”展板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