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原则建调解队伍
厦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之三
福建省厦门市针对矛盾纠纷涉及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的特点,截至目前已成立14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主要分布在商家密布的地域、外来人口聚集的区域和纠纷多发的领域,妥善处置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出现的矛盾纠纷。
“2012年1至11月,厦门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共受理纠纷2413件,成功调解纠纷2387件,调解成功率达98.76%,基本实现‘楼宇内纠纷楼宇内解决、商圈内矛盾商圈内化解、行业内问题行业内消化’。”12月14日,厦门市司法局局长吕参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厦门市早在2005年10月就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决定》,如今该市又将大调解工作向行业性、专业性领域拓展。
网络人才奠定调解队伍专业化
成立于2010年8月31日的厦门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两年多来共组织调解92起医患纠纷,调解成功率达87.9%,协议自动履行率达100%,没有发生一例继续纠缠医院的案件,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如此高的效率,主要得益于该医调委有一支由95名医学专家、15名法学专家、15名调解员和15名监督员组成的专家队伍。医患双方可以从专家库中自由挑选专家组成调解小组,而这正符合了厦门市司法局提出的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组建调解员队伍的思路。
吕参军介绍说,目前全市已有1000多名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员。在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等专业性强的调委会,组建由资深律师、法官、相关专业人士等组成的专家库或专业咨询队伍,接受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咨询或应邀参与调解;在调解任务重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专职调解员,负责纠纷案件受理、登记等日常工作。
建章立制实现业务工作规范化
厦门市小光山矿区调委会自2011年7月成立之时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对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一般纠纷直接进入调解;对复杂的纠纷在做好核实、分析后,还要研究制定调解预案;双方达成共识后,及时制定调解书并建立回访制度,做到善始善终。
厦门市司法局副局长贺菊英告诉记者,为了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厦门市司法局指导各调委会根据实际建立了调解责任、学习例会、绩效考评、纠纷登记、报表统计、档案管理、信息报送七项工作制度。明确要求各调委会严格按纠纷受理、权利义务告知、组织调解、协议书制作和履行回访等程序,使用司法部统一的调解格式文书,依法开展调解;同时,把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组织队伍、纠纷调解等情况及时录入“人民调解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加强调解案件审核把关。
务实高效确保服务大局优质化
2000年7月,江西人万某将老乡刘某砍成十级伤残后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刑,被害人刘某不服,要求改判万某故意杀人罪,12年来持续上访。前不久,江西省驻闽劳务管理处调委会主任程礼星介入此案。在阅读了所有材料后耐心调解,刘某终于解开心结,为他漫长的信访之路划上了句号。
江西省驻闽劳务管理处调委会成立于2007年5月,凭借乡俗、乡音、乡情优势,5年来共调解100多起涉及江西籍外来务工人员的纷争,实现了“准、快、好”的目标。
不仅如此,“准、快、好”也是厦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化解纠纷的目标。吕参军总结说,由于有了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加盟,各调委会在化解专业性强的纠纷时,都能做到准确划分责任、准确适用法律,突出了一个“准”字。其次,能够第一时间感知信息,第一时间介入化解,第一时间稳控事态,体现一个“快”字。“还有,各调委会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比如思明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近年来化解787件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做到了无一激化,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彰显了一个‘好’字。”吕参军说。(记者 吴亚东)
·按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原则建调解队伍厦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
·厦门市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 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深化平安建设
·厦门消防新规施行一年“六小”场所火灾降45%
·厦门探索创新社会管理五大体系:推进创新筑牢基石
·在厦门感受政务温暖
·厦门行业专业调解力求"准快好"成功率近99%
·厦门行业专业调解力求"准快好"成功率近99%
·厦门海关创新服务促海西航空工业区展翅腾飞
·厦门33万志愿者协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厦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创新社会管理
·福建厦门何厝边防挂“追缉”展板助防控
·厦门何厝边防挂“追缉”展板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