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为期三个月的推荐、考察、评选,来自贵州省内各地首批百名“诚信守法市民”和百名“诚信守法农民”,终于在今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正式进入社会公众视野。
与此同时,由贵州省司法厅、民政厅联合决定命名的3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也已正式挂牌。
“‘诚信’是相互往来信赖的基础,‘守法’是社会有序发展的保障。我们在普法宣传过程中用这两项标准来评先选优,目的就是通过树立群众可见可闻的身边典型,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和示范力量,激励社会沿‘诚信守法’的轨迹前行,进而推动‘平安贵州’的和谐发展。”近日,贵州省司法厅厅长吴跃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引领诚信守法风尚
普定县猫洞乡的谢小罗是百名“诚信守法农民”中的一位“80后”。
谢小罗大学毕业后借钱创业,带着十余户村民种茶,开始阶段非但没赚反还赔了几万元,即便这样,谢小罗仍如期兑现了工钱。村民们非常感动,认为谢小罗诚实、讲信用,坚定了跟随他继续种茶的决心。
而后几年间,随着经验技术的完善,谢小罗带领村民逐步建立起集种植、采收、加工、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近百万元,一举解决了80多个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和150个临时工岗位。
“谢小罗诚信创业的成功经验激励了大家,村民们又开动脑筋搞起了代销和运输。现在村民们想着的就是勤劳致富,乡里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小偷小摸的事情也不再发生了。”普定县猫洞乡政法委书记王小册说。
其实,谢小罗仅是“诚信守法市民”和“诚信守法农民”评选对象的一个缩影。作为首届评选活动的主办方,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司法厅联合制定了严格的评选标准和评选程序,要求评选对象具有诚信守法意识,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讲究诚信、恪守承诺、群众威望高、具有强烈社会事业责任心和责任感,有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各县区上报候选人还需在其经常居住地进行7天公示,经审查无异议后才可逐级上报。
“这些最终评选出的诚信守法市民、农民,大多没有卓越的功绩,但他们都具备一个共性,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生活中,恪守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他人的赞同和认可。而且,这种典型就实实在在存在于群众身边,更具感召力,更能够引领诚实守信之风。”吴跃说。
致力城乡同步提升
现如今,在镇宁自治县城关镇北社区,村民们遇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都愿意请社区党支书、人民调解员王仁敏出面,原因是经她调解成功的纠纷从不“复发”。王仁敏还将农村常见纷争汇编成册,一一对应法律,辅以解决办法。
此次评比,贵州省将带头学习和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等内容,分别列入首届“诚信守法市民(农民)”的标准。而王仁敏等人正是因为满足了带头学法、法律知识丰富和法律运用水平较强、依法办事等考评条件,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经过多年的普法讲法,全省群众整体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已显著提升,然而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偏远、落后农村地区,仍处于普法工作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对城市和农村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树立‘诚信守法’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周边群众学法、用法,以期实现城乡群众法律素质同步提升。”吴跃说。
反哺社会和谐平安
不久前,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的10名学生,自愿放弃大都市的繁华,毅然投身偏远山区担任普法宣传员。“这段经历让我毕生难忘,看到村民们对法律知识渴望的眼神,我愈发坚定自己的信念和选择。”贵州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李丰年告诉记者。
近年来,贵州省先后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选派了大批志愿者到偏远地区任教、进行普法宣传。志愿者们在基层组织法制培训、建立农村法制学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把法律送到了百姓家中。
关岭县居民袁名兴,1986年开始从事餐饮业,多年来秉承质量至上、坚守诚信,其所经营的“民族餐馆”广受好评。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他多次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还主动资助十余名贫困学生。
今年的“诚信守法市民”评选,他榜上有名。多年来,像袁名兴这样通过诚信、守法创业致富,不忘反哺社会的有识之士在贵州省不胜枚举。
“诚信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基本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是助推‘诚信贵州’、‘平安贵州’建设的源动力,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吴跃说,“借助‘诚信守法市民(农民)’评选活动契机,提升广大民众的法律素养、诚信意识,将为推动贵州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护驾‘工业强省’战略施行,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法治环境。”
·深圳龙岗:诚信建设工程深化“两建”效果
·安徽潜山县:打造诚信农家乐
·湖北构建"135"灭火圈 建立社会诚信服务体系
·奚晓明:为市场诚信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山东省1746家消费者满意单位发出诚信宣言
·天津倡导商企诚信经营 公众满意度上升
·天津倡导商企诚信经营 公众满意度上升
·杜万华:提高执行公信 共建商务诚信
·湖北沙洋晒行贿“黑名单”助诚信社会建设
·云阳建设五类诚信系统让守信者得便利失信者付代价
·莫让“租衣客”成诚信交易“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