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政府执法机构贯彻这一系列精神,必须进一步转变态度、创新方式、增强执法水平和能力。
转变执法态度是根本前提。执法不仅仅是把事情摆平,而且要把一碗水端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随着社会进步,现在一些百姓维权不仅是“讨损失”,更要“讨公平”,这既给规范公正执法带来了群众基础,也是一种挑战。面对压力,执法人员要真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必须做到胸中有大局、心里有百姓、办事有规则、做人有底线,“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出现领导干部以言代法、政府部门以权压法、执法人员徇私枉法,切实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十八大报告要求,要通过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执法工作更应如此,要加强执法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改善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根除执法人员“把事情摆平当水平”的执法心态,也要逐步破解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大闹快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不良风气,做到接案率100%、法定时限内结案率100%、办案正确率100%。让游客切身感受到维权不比人数多少、声音大小、关系亲疏,而是讲法律依据、比事实证据,“人多人少一个样,闹与不闹一个样”,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政风、行风和民风。
创新执法方式是重要途径。执法要大众化、精细化、现代化,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促进经济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执法工作虽然专业,更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应通过建立24小时接访制度、举报奖励制度等打开正门、畅通渠道,发动和依靠人民办案。这不仅可把“部门少数人监督”变成“全社会一起监督”,而且也可督促和倒逼执法人员不断提高素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办案,提高执法的针对性和效能,维护良好的发展秩序,从而进一步激发人民关注、参与政府执法工作的积极性。
十八大报告要求“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政府执法工作应以此为契机,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信息传递、加强流程再造,促进执法办案程序化、精细化,其好处有三:信息对称减少误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范程序减少人为因素,确保公正性。
报告中要求“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其实质是协调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政府执法部门贯彻这一精神,就要做到对企业的合法经营行为不参与、不干预,对百姓与企业之间的民事纠纷只调解、不包办。政府执法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百姓走司法程序,理性维权,逐步改变他们由于“信访不信法”等心态产生的缠访等过度、无效甚至违法维权行为。
提高执法能力是基本保障。重点加强执法主体能力和客体意识建设,促进执法工作可持续。执法队伍建设是关键。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政府执法机构办案要有政治家思维,要深刻认识到执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不能因办案激化矛盾、影响稳定、制约发展,所以执法要在遵循法律准则的前提下,审时度势,合理裁量,提高办案的精准度和艺术性。
首先要加强执法队伍的科学领导,领导要带头接访、带头办案、带头到一线调研,最直接地了解最新的现实状况,避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其次要建立民主、专业的案审制度,组织专家对大案要案典型案进行充分论证,提高办案的科学性。其三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内部工作要主动、上下部门要联动、左右单位要互动,在具体执法活动中相互切磋、提高技艺、增长才干。
群众法治意识是基础。十八大报告要求“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政府执法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落实,逐步营造“全民守法”氛围:一是对违法违规企业不能“一查了之”、“一罚了之”,要帮助他们找到管理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依法制定出弥补措施,促使其规范经营、规避投诉。对百姓的不合理诉求,不能“一推了之”,要向他们宣传法律法规,引导他们理性维权;对他们的合理要求,不能“一赔了之”,要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和维权能力,防止再次被侵权。
(陈敏 作者单位:重庆市旅游监察执法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