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检察院为企业挽回大量经济损失。图为检察长袁冬将支票发还给企业
检察官到群众家中走访
开栏的话
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坚持“科学发展、遵循规律、转变方式、提升水平”工作主线,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检察工作持续了力度加大、质量提高、效果增强的发展态势。
为集中展示近年来我省检察工作特别是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成就,进一步促进全省检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全省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省检察院与河南法制报合作,开设全省检察系统“走基层、学先进、促工作、树形象”专栏,选择有代表性、先进性、典型性、科学性的基层检察院,关注其好做法、好经验以及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谋划的新思路、采取的新措施、取得的新成就,敬请关注。
办民生案打造“城市名片”
12月7日,记者来到沙澧河畔、文字鼻祖许慎故里的采访。尽管已是冬日,沙澧河畔的沙澧河公园内仍是乔灌相拥、草木葱茏,充满了生气与活力,不少群众在这里休闲游玩,十分惬意。
这一片和谐的景象来之不易。郾城区检察院检察长袁冬告诉记者,这与该院查办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不无关系。漯河市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城市,在城市发展中涉及的大量土地拆迁事项,也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2010年,该院在办理漯河市城市建设拆迁管理办公室原主任、沙澧河建设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李某贪污受贿一案时,巧用侦查谋略,快速成功侦破了案件,并深挖出该市拆迁办职工王某、胡某等5人的犯罪事实。随后,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王某、胡某等5人也均被判处了有期徒刑。
此后,该院又结合办案实际,综合分析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建议漯河市政府制定下发了《依法拆迁、规范拆迁、和谐拆迁的具体实施办法》,使得曾经混乱的拆迁工作得到了规范,沙澧河公园的建设和完善工程驶入了快车道。
如今,沙澧河沿岸拆迁工作已顺利结束,风景如画的沙澧河公园已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也成为这座城市的“城市名片”。
民生连着民心。涉及民生的大要案要认真办,事关民心稳定的“小案”,该院也力求办出公心,让群众放心。
该院主管民行的副检察长张秋遐介绍,近3年来,该院以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为办案着力点,成功查办了贪污受贿、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35件,所立案件有罪判决率均达100%,一些案件还被评为该省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十大精品案件和反贪污贿赂十大精品案件。近3年来,该院共追捕漏网犯罪嫌疑人73人、追诉50人;对不应逮捕的79人和不应起诉的21人,依法作出不捕、不诉决定,先后提请上级院抗诉刑事和民事行政案件45起,维护了司法公正。
建便民网辐射基层角落
在围绕民生公正办案的同时,该院通过创新亲民执法、便民司法的机制,积极搭建亲民、便民服务网络。近3年来,该院在民行环节,创新推出民事行政案件不立案理由说明书制度,释法解疑,以理服人,使69名申诉当事人息诉罢访;在批捕、起诉环节,探索推出真诚谈话制度、当事人达成和解机制,先后对78件交通肇事及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开展了“刑事和解”,减少社会对抗,培育和谐的社会关系;在侦查环节,与区人民医院联合开通职务犯罪嫌疑人医疗救助“绿色健康通道”;在刑罚执行环节,探索开通社区矫正“绿色通道”,168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例脱管、漏管,无一重新犯罪现象;在接访方面,推出律师同步介入检察机关接访、点名接访、视屏接访等机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30余件次,没有发生一起因处理不及时或处置不当而引发矛盾激化和越级上访的事件,控申接待窗口被授予“国家级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称号。
为了让亲民便民机制辐射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该院在产业集聚区和3个重点乡镇设立便民法律服务站,在每个村庄和社区设立检民联系点,定期走访基层群众,及时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法治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化解矛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为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搭起法治桥梁。
搭法治桥乐得群众说“中”
孟庙镇何庄村是该院反渎职侵权局干警杨亚鹤的“包村”联系点。记者跟随杨亚鹤来到何庄村。刚一进村,眼尖的一些村民就上前和杨亚鹤打招呼。
“几年前,这里的群众几乎还不知道‘检察’为何物,现在聊到反贪、民行、批捕,不少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提起群众法律常识的增长,杨亚鹤颇感欣慰。他分析说,这得益于该院长期零距离地为群众普法。除普法日出动流动法律宣传车、在乡村设置法律咨询台现场解答群众的法律困惑以外,该院还发挥包村联系干警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以案释法,以事讲法,使群众了解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学法、守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表达利益诉求。
检察官包村联系村庄和社区,最高兴的还是基层干部。在何庄村,村支部书记何中泉提起包村检察官发挥的作用便竖起大拇指,大声说了句:“中!”
何中泉说:“前些年,村里不是很太平,时常有刑事案件发生,包村检察官来了之后,违法犯罪的事少了,矛盾少了,村里也太平了。”
何中泉回忆说,前些年,不仅群众不懂法,村干部的法律知识也十分缺乏。包村检察官多次专门举办了针对村干部的法律知识课,带着他们现场解决村民的法律纠纷,让他们“现学现卖”。“现在,遇到简单的法律问题,检察官不来,我们村干部也可以帮群众指指门道。”何中泉兴奋地说。
办民生案、建便民网、搭法治桥,郾城区检察院的一系列举措让服务民生的法治信号“满格”,获得了群众的支持,也赢得了上级的肯定。近年来,该院获得了“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等荣誉。
“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基层检察院在用法治的方式服务民生方面大有可为。”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的工作,该院检察长袁冬充满了信心。
声音
省人大代表、漯河市郾城区区委书记余伟:
郾城区检察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举措、务实重干、促进发展的思想,树立了公正执法、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政法系统的一面旗帜。近年来,郾城区检察院紧紧围绕实力、魅力、和谐、幸福郾城建设的思想,把执法办案的过程作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服务发展的过程,创造性推出了“检调对接”等亲民执法新举措、“一个电话,检察官上门接访”等亲民接访新做法,在惩治腐败、打击犯罪、保障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郾城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郾城区检察院通过积极开展“访民问安、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活动,建立检察救助机制,设立基层法律服务站,走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了连续20多年赴省进京涉检上访“双零”纪录,打造了“亲民检察”的良好形象,为建设魅力郾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记者 李向华 特约记者 高传伟张慧剑/文图)